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PQ\)、\(MN\)固定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导轨左端连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导轨间距为\(L\),磁感应强高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有界匀强磁场的边界\(ab\)、\(cd\)均垂直于导轨,且间距为\(s\),\(e\)、\(f\)分别为\(ac\)、\(bd\)的中点,将一长度为\(L\)、质量为\(m\)、阻值也为\(R\)的金属棒垂直导轨放置在\(ab\)左侧\(\dfrac{1}{2}s\)处,现给金属棒施加一个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使金属棒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金属棒向右运动过程中始终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接触良好。当金属棒运动到\(ef\)位置时,加速度刚好为零,不计其它电阻。求:

              \((1)\)金属棒运动到\(ef\)位置时的速度大小;

              \((2)\)金属棒从初位置运动到\(ef\)位置,通过金属棒的电量;

              \((3)\)金属棒从初位置运动到\(ef\)位置,定值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 2.

              如图所示,两平行导轨间距\(L=1.0 m\),倾斜轨道光滑且足够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circ}\),水平轨道粗糙且与倾斜轨道圆滑连接。倾斜轨道处有垂直斜面向上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2.5 T\),水平轨道处没有磁场。金属棒\(ab\)质量\(m=0.5 kg\),电阻\(r=2.0 Ω\),运动中与导轨有良好接触,并且垂直于导轨。电阻\(R=8.0 Ω\),其余电阻不计。当金属棒从斜面上离地高度\(h=3.0 m\)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棒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距离\(x =1.25 m\),而且发现金属棒从更高处静止释放,金属棒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距离不变。取\(g=10 m/s^{2}\)。求:


              \((1)\)从高度\(h=3.0 m\)处由静止释放后,金属棒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

              \((3)\)从某高度\(H\)处静止释放后至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流过\(R\)的电量\(q = 2.0 C\),求该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 3.

              如图所示为交流发电机示意图,匝数为\(N{=}50\)匝的矩形线圈,边长分别为\(10cm\)和\(20cm\),内阻\(r{=}5\Omega\),在磁感强度\(B{=}1T\)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角速度\(\omega{=}50\sqrt{2}{rad}{/}s\)匀速转动,线圈和外部电阻\(R\)相接,\(R{=}20\Omega\),求:



              \((1)\)若线圈经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写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瞬时表达式

              \((2)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

              \((3)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

              \((4)\)发电机正常工作时,\(R\)上所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5)\)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为多少?
            • 4. 一个圆形线圈,共有\(n=10\)匝,其总电阻\(r=4.0 Ω\),线圈与阻值\(R\)\({\,\!}_{0}\)\(=16 Ω\)的外电阻连成闭合回路,如图甲所示。线圈内部存在着一个边长\(l=0.20 m\)的正方形区域,其中有分布均匀但强弱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图乙显示了一个周期内磁场的变化情况,周期\(T=1.0×10\)\({\,\!}^{-2}\)\(s\),磁场方向以垂直线圈平面向外为正方向。求:

              \((1)t=\)\( \dfrac{1}{8}\)\(T\)时刻,电阻\(R\)\({\,\!}_{0}\)上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0~\)\( \dfrac{T}{2}\)时间内,流过电阻\(R\)\({\,\!}_{0}\)的电量;
              \((3)\)一个周期内电阻\(R\)\({\,\!}_{0}\)的发热量。
            • 5.

              随着科技进步,无线充电已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图甲为兴趣小组制作的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充电线圈示意图,已知线圈匝数\(n=100\),电阻\(r=1 Ω\),面积\(S=1.5×10^{-3} m^{2}\),外接电阻\(R=3 Ω.\)线圈处在平行于线圈轴线的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求:

              \((1) t=0.01 s\)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

              \((2) 0~0.02 s\)内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

              \((3) 0~0.03 s\)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

            • 6. 目前磁卡已有广泛的应用,如图甲所示,当记录磁性信息的磁卡以速度\(v\)在刷卡器插槽里匀速运动时,穿过刷卡器内线圈的磁通量按\(Φ=Φ_{0}\sin kvt\)规律变化,刷卡器内置线圈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已知线圈的匝数为\(n\),电阻为\(r\),外接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

              \((1)\)求线圈两端的电压\(U\);
              \((2)\)若磁卡在刷卡器中运动的有效距离为\(l\),则刷卡一次线圈上产生的热量\(Q\)为多少?
              \((3)\)在任意一段\(\triangle t=\dfrac{\pi }{2{kv}}\)的时间内,通过等效电阻\(R\)的电荷量的最大值\(q_{m}\)为多少?
            • 7.

              有一条横截面积\(S=1mm^{2}\)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I=1A\)。已知铜的密度\(ρ=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M=6.4×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_{A}=6.02×10^{23}mol^{-1}\),电子的电量\(e=-1.6×10^{-19}C\)。这这个问题中可以认为导线中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求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8.

              \(AB\)杆受一冲量作用后以初速度\(v_{0}=4 m/s\)沿水平面内的导轨运动,经一段时间后而停止,如图所示\(.\)已知\(AB\)的质量\(m=5 kg\),定值电阻\(R=2 Ω\),导轨宽\(l=0.4 m\),杆与导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B=0.5 T\),棒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测得整个过程中通过导线的电量\(q=10^{-2}\)C.求:\((g\)取\(10 m/s^{2})\)

                  \((1)\)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电热\(Q\);

                  \((2)AB\)杆的运动时间\(t\).

            • 9.

              当金属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四周发射电子,这种电子叫热电子,通常情况下,热电子的初始速度可以忽略不计\(.\)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两块平行金属板\(M\)、\(N\)接在输出电压恒为\(U\)的高压电源\(E_{2}\)上,\(M\)、\(N\)之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K\)是与\(M\)板距离很近的灯丝,电源\(E_{1}\)给\(K\)加热从而产生热电子\(.\)电源接通后,电流表的示数稳定为\(I\),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求:




              \((1)\)电子达到\(N\)板瞬间的速度\(v\);

              \((2)\)电子从灯丝\(K\)出发达到\(N\)板所经历的时间\(t\);

              \((3)\)电路稳定的某时刻,\(M\)、\(N\)两板间具有的电子个数\(N\),并分析这些电子在电场中是否均匀分布,为什么?

            • 10.

              如图甲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ab\)边长\(L_{1}=1.0m\)、\(bc\)边长\(L_{2}=0.5m\),线圈的电阻\(r=2Ω.\)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求:



              \((1)3 s\)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感应电流的方向。

              \((2)\)在\(1~5 s\)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

              \((3)\)在\(0~5 s\)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