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利用数码相机研究竖直上抛小球的运动情况。数码相机每隔0.05s拍照一次,如图是小球上升过程的照片,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则:
              (1)图中t5时刻小球的速度v5=______m/s。
              (2)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2. 某同学手持一块橡皮泥,将它从离地面1.5m高处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0.1s末橡皮泥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4s内橡皮泥下落的位移大小为______m
            • 3.

              小明同学要粗测一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除了长木板和小滑块外手边只有一个手机,手机里面带有计时和测倾斜角并可得其三角函数值的APP,他采用了如下的测量步骤

              (1)将长木板一端抬高,倾斜一个较大的角度,并固定好

              (2)将小滑块以一定初速度从底端沿斜面推出,到最高点后又沿板滑下

              (3)为了使小滑块能沿长木板下滑,动摩擦因数和倾角应满足_______

              (4)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同学需分别测出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并表示出相应符号);

              (5)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_______
            • 4. 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 ______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 ______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 5. 某同学利用光电传感器设计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光电计时器、小钢球等.铁架台上端固定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钢球自由下落.

              (1)先将光电门固定在A处,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0,量出小球释放点距A的距离为h0,测出小球的直径d(d远小于 h0).则小球运动到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v= ______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______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若某次实验时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钢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0.5△t0,请你判断此时光电门距A处的距离△h= ______ .(用(1)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于直尺的长度限制,该同学改测光电门位置与其正上方固定点P(图中未画出)之间的距离h,并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移动光电门在竖直杆上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象,已知图象斜率为k,纵截距为b,根据图象可知重力加速度g= ______
            • 6. 请对下列实验探究与活动进行判断,说法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实验探究中,必须将长木板匀速拉出 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探究中,只能得到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而不能得出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研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探究中,采取的主要物理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______
              (4)如图丁所示的实验探究中,正极板与静电计外壳是连通并接地的. ______
            • 7. 某同学利用光电传感器设计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光电计时器、小钢球等\(.\)铁架台上端固定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钢球自由下落.



              \((1)\)先将光电门固定在\(A\)处,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riangle t_{0}\),量出小球释放点距\(A\)的距离为\(h_{0}\),测出小球的直径\(d(d\)远小于\(h_{0}).\)则小球运动到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v= \)_____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由于直尺的长度限制,该同学改测光电门位置与其正上方固定点\(P(\)图中未画出\()\)之间的距离\(h\),并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riangle t.\)移动光电门在竖直杆上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象,已知图象斜率为\(k\),纵截距为\(b\),根据图象可知重力加速度\(g= \)______.

            • 8. 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用弹簧秤测量带凹槽的木块重力,记为FN1
              ②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木块相连,木块放在较长的平板小车上.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不断地缓慢向沙桶里倒入细沙,直到小车运动起来,待传感器示数稳定后,记录此时数据F1
              ③向凹槽中依次添加重力为0.5N的砝码,改变木块与小车之间的压力FN,重复操作②,数据记录如下表:
              压力 FN1 FN2 FN3 FN4 FN5 FN6 FN7 FN8
              FN/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传感器数据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N 0.59 0.83 0.99 1.22 1.42 1.61 1.79 2.01
              试完成:
              (1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要求长木板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 (填“是”或“否”)
              (2)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f1=F5-F1=0.83N,△f2=F6-F2=0.78N,△f3=F7-F3=0.80N,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f4= ______ = ______
              (3 )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0.50N 砝码时摩擦力增加△f.△f用△f1、△f2、△f3、△f4 表示的式子为:△f= ______ ,代入数据解得△f= ______ N.
              (4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______
            • 9. 某同学在做“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7\)点,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 \(x\)\({\,\!}_{1}=2.73\) \(cm\),\(1\)、\(2\)间的距离 \(x\)\({\,\!}_{2}=3.12\) \(cm\),\(2\)、\(3\)间的距离 \(x\)\({\,\!}_{3}=3.51\) \(cm\),\(3\)、\(4\)间的距离 \(x\)\({\,\!}_{4}=3.90\) \(cm\),\(4\)、\(5\)间的距离 \(x\)\({\,\!}_{5}=4.29\) \(cm\),\(5\)、\(6\)间的距离 \(x\)\({\,\!}_{6}=4.68\) \(cm\) \((\)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 \(z\),周期为\(0.02\) \(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2\)、\(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位置

              \(1\)

              \(2\)

              \(3\)

              \(4\)

              \(5\)

              \(v\)\(/(\)\(m\)\(⋅\)\(s\)\({\,\!}^{-1})\)

              \(1.46\)

               

              \(1.85\)

              \(2.05\)

               

              \((2)\)根据表格,在图\(2\)中作出 \(v\)\(-\) \(t\)图象

              \((3)\)利用该图象求自由落体加速度 \(g\)\(= \)______ \(m\)\(/\) \(s\)\({\,\!}^{2}\);
              \((4)\)如果用\(T\)表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用 \(x\)\({\,\!}_{1}\)、 \(x\)\({\,\!}_{2}\)、 \(x\)\({\,\!}_{3}\)、 \(x\)\({\,\!}_{4}\)、 \(x\)\({\,\!}_{5}\)、 \(x\)\({\,\!}_{6}\)、表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则该物体作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 \(a\)\(= \)______.
            • 10.
              请对下列实验探究与活动进行判断,说法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实验探究中,必须将长木板匀速拉出 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探究中,只能得到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而不能得出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研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探究中,采取的主要物理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______
              \((4)\)如图丁所示的实验探究中,正极板与静电计外壳是连通并接地的.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