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固定于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d=\)________\(mm\)。在桌面上合适位置固定好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连接。

              \((2)\)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测量出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释放滑块,测出滑块上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则此时滑块的速度\(v=\)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砝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仍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2)\)中的位置,重复\((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v}^{2}}-\dfrac{1}{m}\)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弹性势能\(E_{P}=\)________。

            • 2.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粗糙曲面\(AB\)固定在水平面上,下端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P\)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实验时将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m\)从曲面\(AB\)上的某点自由释放,小物块通过光电门\(P\)后停在水平面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________\(cm\);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要写出该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上面的量表示\()\)。

            • 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质量是\(M\)的滑块,\(B\)和\(C\)是质量可调的砝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摩擦。实验中该同学在砝码总质量\((m_{0}=m+m′)\)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3\)

              \((1)\)该同学手中有打点计时器、纸带、\(10\)个质量均为\(100\)克的砝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________。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2\)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为\(OA=1.61 cm\),\(OB=4.02 cm\),\(OC=7.26 cm\),\(OD=11.30 cm\),\(OE=16.14 cm\),\(OF=21.80 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________\(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3)\)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取\(10 m/s^{2})\)

            • 4.

              为了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高为\(h\),\(O_{1}\)、\(O_{2}\)、\(A\)、\(B\)、\(C\)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一:挡板固定在\(O_{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处,测量\(O_{1}A\)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点,测出\(P\)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_{1}\)。

              实验过程二: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_{1}\)点距离为\(d\)的\(O_{2}\)点,如图乙所示,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处,使\(O_{2}C\)的距离与\(O_{1}A\)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测出\(Q\)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_{2}\)。

              \((1)\)为完成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必须测出滑块的质量  \(B.\)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                         \(D.\)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

              \((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小红在进行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认为,不测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测出滑块从飞离桌面到落地的时间,也可测出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方案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 5.

              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s\)时木块的速度\(v=\)________\(m/s\),木块加速度\(a=\)________\(m/s^{2}\):

              \((2)\)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

              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 6.

              某同学在做“测定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图\(1\)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秤拉动滑块,如图\(1(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秤钩住滑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1(b)\)所示。

              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秤、滑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 N\)的砝码。试分析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选用较合理的方案后,在滑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滑块对木板的压力,共进行了\(5\)次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对滑块的压力\(F\)\(/N\)

              \(0\)

              \(2.0\)

              \(4.0\)

              \(6.0\)

              \(8.0\)

              弹簧秤读数\(F\)\({\,\!}_{f}\)\(/N\)

              \(1.5\)

               

              \(2.5\)

              \(2.9\)

              \(3.5\)

              \(①\)第\(2\)次实验弹簧秤读数如图\(2\)所示,将此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读出并填入上表;

              \(②\)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3\)中作出\(F_{f}-F\)关系图像;

              \(③\)由所作图像可知,滑块的重力为\(G=\)________\(N\),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_______。

            • 7.

              为了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所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其前端固定有用于挡光的窄片\(K)\)、光电计时器、米尺、铁架台等。在长木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光电门\((\)图中未画出\()\),用于记录窄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_\( mm\),测量长木板上\(A\)、\(B\)两点间的距离\(L\)和竖直高度差\(h\)。

              \((2)\)从\(A\)点由静止释放木块使其沿斜面下滑,测得木块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triangle t=2.50×10^{-3}s\),算出木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v=\)_________\(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由\(L\)和\(v\)得出滑块的加速度\(a\)。

              \((3)\)由以上测量和算出的物理量可以得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µ=\)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h\)、\(L\)、\(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 8.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 ______ 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______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 ______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 9.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_{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_{2}\);

              \(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_{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 \(α\)

              \(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作出\(F\)\({\,\!}_{f}-\cos \) \(α\)关系曲线.

              \((1)\) 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 \(α\)\(=\_\)_______________

              \(②\)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_{f}=\)____\(\_\)        ___.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_\)______________\(cm\).

            • 10. 如图所示,一重为\(40 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即 \(F\)\({\,\!}_{1}\)、 \(F\)\({\,\!}_{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F\)\({\,\!}_{1}=13 N\), \(F\)\({\,\!}_{2}=6 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_{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_{1}\)而是\(F\)\({\,\!}_{2}\),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又如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