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展品周围环境较暗\()\),该展品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象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该展品的最大高度为\(2m\),重力加速度\(g=10m/s^{2}\).

              \((1)\)要想出现图中这一现象,滴水时间间隔应为\(T=\) ______ \(s\),光源闪光频率为\(f=\) ______ \(Hz\).
              \((2)\)若将滴水时间间隔减小为现在的一半,请将观察到的现象画在刻度尺图中\((\)水滴用点表示即可\()\).
              \((3)\)若将现在的光源闪光频率\(f\)略微调大一些,则将观察到的奇特现象为 ______ .
            • 2. 为了测量两个质量不等沙袋的质量,由于没有可直接测量的工具\((\)如天平、弹簧秤等\()\),某实验小组应用下列器材测量:轻质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可忽略\()\)、一套总质量为\(m{=}0{.}5kg\)砝码,细线、米尺、秒表,他们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选择合适的变量得到线性关系,作出图线并根据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沙袋的质量\((g\)取\(10m{/}s^{2}){.}\)具体操作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左右两边沙袋的质量分别为\(m_{2}\)、\(m_{1}\);
              \((2)\)从\(m\)中取出质量为\({\triangle }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质量为\(m_{1}\)的沙袋下降,质量为\(m_{2}\)的沙袋上升\((\)质量为\(m_{1}\)的沙袋下降过程未与其他物体相碰\()\);
              \((3)\)用米尺测出质量为\(m_{1}\)的沙袋从静止开始下降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质量为\(m_{1}\)的沙袋下降距离\(h\)所对应的时间\(t\),则可求沙袋的加速度大小为\(a{=}\) ______ ;
              \((4)\)改变右边砝码的质量\({\triangle }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triangle }m\)及\(a\)的数据,作出“\(a{~}{\triangle }m\)”图线;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为\(b{=}2m{/}s^{2}\),沙袋的质量\(m_{1}{=}\) ______  \(kg\),\(m_{2}{=}\) ______\( kg\).
            • 3. 两个底面相同的物块\(A\), \(B\),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A\)物块受到与速度同向的水平拉力作用,\(B\)物块不受拉力作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它们的\(v-t\)图象,取\(g=10 m/s^{2}·\)
              求:\((1)\)物块\(A\)所受拉力和自己重力的大小比值

              \((2)6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x\)

            • 4. 一位同学在操场上玩滑梯,从滑梯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另一位同学站在地面上观察到该同学在最初的三秒下滑的距离是最后三秒下滑距离的五分之三,且最后三秒下滑的距离比最初三秒下滑的距离要多\(1.5m\),假设该同学沿滑梯下滑可以近似的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请你利用观察结果计算出: 
              \((1)\)该下滑运动的加速度应为多大? 
              \((2)\)滑梯的总长度是多少?
            • 5. 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工作的仪器,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为由\(A{→}B\)打点所得到的一条纸带。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s\);

              \((2)\)从\(A{→}B\)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__\( cm\);

              \((3)\)从\(A{→}B\)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 6.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_{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_{2}\);

              \(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_{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 \(α\)

              \(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作出\(F\)\({\,\!}_{f}-\cos \) \(α\)关系曲线.

              \((1)\) 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 \(α\)\(=\_\)_______________

              \(②\)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_{f}=\)____\(\_\)        ___.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_\)______________\(cm\).

            • 7.

              某探究件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的关系.


              \((1)\)下列实验方法,可以采用________.

              A.等效法 \(B.\)控制变量法

              C.放大法       \(D.\)累积法

              \((2)\)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小车质量,只要测出小车从长为\(L\)的斜面顶端滑至底端的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a=\)________求出加速度.


              \((3)\)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通过测量出长木板顶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求出倾角\(α\)的正弦值\(\sin α= \dfrac{h}{L}.\)某同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并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描点作图如图\(2\),请根据他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 8.
              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下表所示.
              \(t/s\)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v/(km.h^{-1})\) \(20\) \(30\) \(40\) \(50\) \(50\) \(50\) \(50\) \(35\) \(20\) \(5\) \(0\)
              \((1)\)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各段时间内的运动特点:
              在\(0~15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增加 ______ \(km/h\); 在\(15~30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 ______ \(km/h.\)在\(35~45s\)内汽车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减小 ______ \(km/h\).
              \((2)\)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的坐标系中标出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你得到了什么图形?
              \((3)\)求\(0~15s\)内,\(15~30s\)内,\(35~45s\)内,各段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