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个弹簧受10N拉力时总长为7cm,受20N拉力时总长为9cm,已知当拉力撤销时弹簧都能恢复原长,则弹簧原长为(  )
              A.8cm
              B.9cm
              C.7cm
              D.5cm
            • 2. 一小组将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分别按图甲和图乙连接,等效为两个新弹簧,测得两个新弹簧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正确的是(  )
              A.F=2N时甲图中每个弹簧伸长0.1m
              B.F=2N时乙图中每个弹簧伸长0.1m
              C.原来每个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N/m
              D.b为甲图弹簧得到的图象
            • 3.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与弹力F大小的关系图象,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1×102N/m
              B.2×102N/m
              C.66.7N/m
              D.50N/m
            • 4.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其中k的值与弹簧材料、原长L、横截面积S等因素有关,理论与实验都表明k=,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为(  )
              A.N
              B.m
              C.N•m-1
              D.N•m-2
            • 5. 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弹簧的下端栓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形变量等于(g为重力加速度,不计弹簧的质量)(  )
              A.零
              B.
              C.kmg
              D.2
            • 6.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是通过观察和比较物理现象来进行的.在下列的观察及根据观察所得出的相应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相同的弹簧受到不同的拉力,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说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拉力的大小有关
              B.变压器的铁芯使用了相互绝缘的硅钢片代替整块硅钢铁芯,减少了能量浪费,说明相互绝缘的硅钢片不会产生任何涡流
              C.把弹簧秤A和B的挂钩钩在一起,用两手同时拉A和B,发现两弹簧秤的示数相等,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把一根条形磁铁插入闭合线圈,磁铁插入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说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磁通量变化的大小有关
            • 7. 一根原长为10cm的弹簧,劲度系数是k=103 N/m,在弹簧两端有两人各用F=20N的水平力拉弹簧,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  )
              A.12 cm
              B.10 cm
              C.14 cm
              D..6 cm
            • 8. 关于胡克定律F=kx中的x,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弹簧的伸长或压缩后的长度
              B.k与弹簧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C.F是弹簧任意一端上的弹力大小
              D.x可以是任意大小的值
            • 9.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物体用一竖直弹簧固定在一向上运动的升降机内,根据弹簧伸长或压缩的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物体超重,升降机一定加速向上
              B.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物体失重,升降机一定减速向上
              C.当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物体超重,升降机一定加速向上
              D.当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物体失重,升降机一定减速向上
            • 10. 如图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竖立在水平地面上,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弹簧顶端,使弹簧做弹性压缩,物体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g为重力加速度,不计弹簧重力)(  )
              A.kmg
              B.km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