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利用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可以实现对电视的遥控
              C.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消毒
              D.“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得人体内部信息的
            • 2. 小明学习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有一条总结的内容有错误,请你帮他找出来(  )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来源于太阳能
              B.电能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
              C.木材、草类、肉类等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源称为生物质能
              D.地热能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典型例子
            • 3. 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安全事故,实质上是可控核反应由于地震干扰变得难以控制而造成.目前人类主要是利用通过    变反应释放的核能;核能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 4. 人类生存离不开能源.在太阳能、石油、风能、煤炭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5. 2011年3月1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2)核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请你对发展核电简述自己的观点    
            • 6. 小红家买了一辆崭新漂亮的小汽车,她高兴极了,把车的里里外外都观察了个遍.通过观察,小红发现汽车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物理知识,下面是她列出的几项,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①她查阅小汽车的说明书,发现汽车前灯灯泡的规格是“12V  25W”,其物理意义是        ,如果灯泡两端电压是6V,其工作时的实际功率是    W.
              ②小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从能源可否再生角度看,汽油是    能源.
            • 7.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对福岛核电站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1)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是由于声音振动的频率太    (填“高”或“低”),超出了人类听觉的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
              (2)地震引发的海啸冲毁了许多建筑物,是因为流动的海水具有很大的    能.
              (3)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因为核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 于当地时间 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强震和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让世界震惊,并引起人们对核能利用的关注.核能是(  )
              A.可再生能源
              B.二次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D.未来的理想能源
            • 9. 目前世界能源紧缺,目前世界能源紧缺,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我国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    (选填“聚变”或“裂变”)前景令人瞩目.
            • 10. 潮汐发电
              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水位升高.我市海岸线长、潮差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潮汐能,有可建潮汐电站的优越条件.下图是利用潮汐发电的原理图.水坝下方有通道,涨潮时,堵住通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时打开通道,进水发电,如图(甲);当海湾水位涨至最高时,堵住通道,如图(乙);落潮至最低水位时,打开通道放水发电,如图(丙).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    引起的.涨潮时,大坝内外的水面总会达到相平,这是因为海湾、大坝和大海已构成    
              (2)潮汐发电是把海水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潮汐能是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