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_{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_{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 .
              \((2)\)测量石块质量时,右盘有\(10g\)、\(5g\)的砝码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天平恰好平衡,石块的质量为 ______ \(g.\)

              \((3)\)先在量筒中倒入\(20mL\)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如图丙所示眼睛应该在 ______ \((A/B/C)\)位置再次读取水的体积,根据观测结果可知该小矿石的体积为 ______ \(cm^{3}\),密度为 ______ \(g/cm^{3}\).
              \((4)\)若考虑石块吸水,所测得的密度 ______ \((\)偏大\(/\)偏小\()\).
            • 2.
              小明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水来测量一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_{总}\)。
              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_{水}\)。
              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 。
              \((2)\)为记录实验数据,小明设计了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当记录实验数据时,发现表格少设计了一项,该项是 ______ 。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金属块的质量
              \(m/g\)
              量筒内水的体积
              \(V/mL\)
              金属块的体积
              \(V/mL\)
              金属块的密度
              \(ρ/(g/cm^{3})\)
              \((3)\)当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和游码如图甲,该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______ \(cm^{3}\),此金属块的密度是 ______ \(kg/m^{3}\)。
              \((4)\)指出“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中“适量”的确切含义:
              \(①\) ______ ;\(②\) ______ 。
              \((5)\)实验中,如果小明没有将游码完全调到零刻线就开始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再测小石块的体积。那么他最后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______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小明在评估实验过程时想到:测量本实验中金属块的体积,如果不用量筒和水,而用 ______ 这一测量工具,测出金属块的 ______ ,就可以算出金属块的体积,这样实验过程将更为简便。
            • 3.
              \((1)\)如图调节天平时,天平应置于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 ______ ,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天平调平后,将小矿石放在左盘,右盘中所加砝码以及游码位置如图乙,由此可知,小矿石的质量为 ______ \(g\);
              \((3)\)先在量筒中倒人\(20mL\)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如图丙所示眼睛应该在 ______ \((\)选填“\(A\)”“\(B\)”或“\(C\)”\()\)位置再次读取水的体积,根据观测结果可知该小矿石密度为 ______ \(g/cm^{3}\)。
            • 4.
              题图甲中称物体质量时,天平平衡时砝码数值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______ \(g\);题图乙和丙是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测得物体的体积为 ______ \(cm^{3}\),物体的密度为 ______ \(kg/m^{3}\).
            • 5.
              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下列器材:一架已调节好的天平\((\)无砝码\()\)、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水、滴管等。要求用上述器材来测定一个合金块的密度。小明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两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
              \(②\)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再用滴管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③\)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a\)所示\()\);
              \(④\)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图\(a\)的量筒内,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如图\(b\)所示\().\)则
              \((1)\)合金块的质量\(=\)______\(g\);合金块的体积\(=\)______\(cm^{3}\);合金块的密度\(=\)______\(kg/m^{3}\)。
              \((2)\)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合金块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6.
              某同学在测量小石块密度时: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侧调节\((\)填“左”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将被测物体放在 ______ 盘,天平再次平衡后,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 ______  \(g\).
              \((2)\)用量筒测量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______ \(cm^{3}\),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 ______ \(kg/m^{3}\).
            • 7.
              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 。\((\)填写字母\()\)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矿石的密度为\(ρ=\) ______ \(g/cm^{3}\)。
              \((4)\)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_{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_{1}(\)已知水的密度为\(ρ_{水})\);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为\(m_{2}\);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ρ=\) ______ 。
              \((5)\)针对\((4)\)中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讨论后,同学发现该实验设计存在不足之处是: ______
              \((6)\)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 8.
              为了测石块的密度,小英先用已调平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______  \(g.\)在测体积时,由于石块无法放进量筒,他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4g\),再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的水,并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加减水,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的总质量为\(152g.\)由此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为 ______ \(cm^{3}\),石块的密度是 ______ \(kg/m^{3}\)。
            • 9.
              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l)\)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若所用的砝码生锈了,则测出的质量偏 ______ 。
              \((3)\)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人最小的祛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祛码      \(C.\)向右移动游码
              \((4)\)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______ 。
              \((5)\)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______ \(kg/m^{3}\)。
              \((6)\)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10.
              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更高,那土鸡蛋的密度是不是比普通鸡蛋更大呢?小亮从网上购买了家乡的土鸡蛋,利用“等效替代法”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

              \((1)\)如图甲,将土鸡蛋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发现土鸡蛋下沉至杯底,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鸡蛋处于 ______ 状态,随即停止加盐。
              \((2)\)如图乙,取出鸡蛋,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 ______ \(g.\)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5g\),如图丙,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为 ______ \(ml\)。
              \((3)\)通过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即可知鸡蛋的密度,本实验中鸡蛋的密度为 ______ \(kg/m^{3}\)。
              \((4)\)小明觉得这种测量土鸡蛋密度的方法过于麻烦,认为不用量筒也能完成实验。在保留天平的前提下,又找来一个烧杯,胶头滴管和一些水,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动游码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调节调平的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用调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蛋的质量\(m_{0}\)。
              \(②\)如图丁,测量土鸡蛋体积步骤如下:
              \(a\)、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_{1}\);
              \(b\)、把土鸡蛋轻轻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烧杯中的水面恰好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和土鸡蛋的总质量\(m_{2}\)。
              \(③\)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是 ______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ρ_{水})\)。
              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密度值将 ______ \((\)偏大\(/\)偏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