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了\(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________端将下沉。

            • 2. 小彬在实验时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发现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右”\()\)调节。实验时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______。
              \((2)\)如图乙,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向下拉,使杠杆静止于水平位置,每个钩码的重为\(0.5N\),则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_\(N\)。

              \((3)\)小明又设计了如图丙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向上拉,如图丙中\(A\)所示。你认为:图______\((\)选填“乙”、“丙”\()\)种实验方案更好些,理由是: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小明保持钩码个数和位置不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固定,只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角度\(θ\),如图丙所示,则能描述测力计示数\(F\)与\(θ\)关系的图象是______。

              \((5)\)小明对原来装置进行改装如图丁,小明两次将钩码分别挂在\(A\)点和\(C\)点,使钩码上升同样的高度,那么拉力移动距离多一些的是______\((A/C/\)一样\()\)。
            • 3.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若在实验前杠杆右端偏下,应将杠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节平衡后,如图甲,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_______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

              \((3)\)接着小明若将杠杆两侧\(A\),\(B\)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_\(.(\)选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仍然平衡”\()\)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可求出杠杆的机械效率。若将钩码移动到\(B\)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_调\((\)填“左”或“右”\()\),在实验中要让杠杆在_________位置平衡.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_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______________\(.(\)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力\(F_{1}/N\)

              动力臂\(L_{1}/m\)

              阻力\(F_{2}/N\)

              阻力臂\(L_{2}/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如图所示为一种人体秤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不变,体重示数计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R_{1}\)的阻值为\(10\Omega\).


              \((1)\)电路中\(R_{1}\)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当没有测体重时滑片\(P\)在电阻\(R_{2}\)的最下端,绝缘体使电路______\((\)选填“切断”或“接通”\()\).
              \((2)\)当体重逐渐增加时,\(R_{2}\)连入电路的电阻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该人体秤测量范围\(0{-}100{kg}\),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0{.}1\)--\(0{.}6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V\),滑动变阻器\(R_{2}\)的最大值为______\(\Omega{.}\)
            • 6.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做实验时,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小王同学把杠杆放在支架上后,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

              \((2)\)调好杠杆后,小王同学按图乙进行实验,小红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________\((\)填“小王”或“小红”\()\)一组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

              \((3)\)小王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动力\(F_{1}/N\)

              动力臂\(l_{1}/m\)

              阻力\(F_{2}/N\)

              阻力臂\(l_{2}/m\)

              \(3\)

              \(0.05\)

              \(1\)

              \(0.15\)

              他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_{1}l_{1}=F_{2}l_{2}\)。

              小红同学认为小王所做实验存在不足,你认为不足的理由是________。

            • 7.
              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践活动中,杠杆一端固定,中点处挂有一重力\(G\)为\(20N\)的重物,现用手竖直提起杠杆的另一端,使物体缓慢匀速提升\((\)摩擦忽略不计\()\).
              \((1)\)若不计杠杆自重,求拉力\(F\)的大小?
              \((2)\)若杠杆是一根材料均匀的硬棒,将重物提升的高度\(h\)为\(0.10m\),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W_{有用}\)为多大?若此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80\%\),则杠杆自身的重力为多少?
            • 8.
              如图所示,\(OB=40\)厘米,\(AB=60\)厘米,\(B\)点挂一重为\(196\)牛的物体,在\(A\)点应至少施加一个多大的力?方向如何?
            • 9. I.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已从上海起锚,目前“雪龙号”正航行在南太平洋上.
              \((1)\)为纪念穿越赤道,船员队和考察队在“雪龙号”甲板上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当船员队用\(4000N\)的力将考察队匀速拉过\(1.5\) \(m\)时,船员队所做的功为 ______\( J\).
              \((2)\)如图为一名考察队员将一面国旗竖直立在南极冰盖上,他在离地面\(1\)米处的\(B\)点用\(60\)牛向右的拉力使旗杆保持静止,已知\(A\)点离地面\(3\)米,则风对国旗产生的力约为 ______牛.

              \(II.\)小凡研究动滑轮使用特点\(.\)匀速提升\(1N\)的重物所用拉力为\(0.7N\),若不计摩擦,动滑轮没有省力一半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若匀速提升\(2N\)的重物,所用拉力为 ______\( N\).



              \(III.\)如图所示,钢球从高\(h\)处的斜糟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再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重复第一次实验\(.\)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 ______,木块\(B\)被撞得越远,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_{h}\)、\(W_{1.5}\)\({\,\!}_{h}\),则\(W\)\({\,\!}_{h}\)______\( W_{1.5}\)\({\,\!}_{h}\)\((\)选填“\( > \)”、“\(=\)”或“\( < \)”\().\)若用此装置继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则必须让小球从斜面上 ______滚下,还要改变水平面的 ______.

            • 10.

              如图,某人用一根长\(1 m\)的轻质硬棒去撬动\(A\)端一块重\(500 N\)的石块,已知支点\(O\)到\(A\)端长\(20 cm\),在\(B\)端至少要加多大的力才能撬动石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