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乙、丙是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情形,其中属于镜面反射的是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时,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2.

              \((1)\)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火山爆发时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使人丧生,这种声波叫         波。

              \((2)\)光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胶卷感光,这说明光具有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自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 _____ 、     三种色光合成的。

              \((3)\)图中,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   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   ___\(℃\)。

              \((4)\)周日,小华在厨房间修理桌子,不时敲打有“噪声”发出,为了不影响隔壁小明的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来减弱噪声:\(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第一种方案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方案是在        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方案是在          处减弱噪声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它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别的.

              \((6)\)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常温下是气体,用       \((\)选填“降温”或“压缩体积”\()\)方法可以使它在常温下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为        

              \((7)\)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5dB\),若此时有一辆汽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__ __\((\)填“增大”或“减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 __\(m/s\);

              \((8)\)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           \(m/s\)。人类为了测出从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用一台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出激光,经\(2.56 s\),在原处用仪器便收到从月球射回的激光光线,由此可算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           \(m\)。

              \((9)\)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  ____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___  _____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  

              \((10)\)如图所示,身高\(1. 50 m\)的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若她后退\(0. 5 m\),镜中像的高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50 m;\)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0. 5 m\)处,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3. \((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50\)圈,如图\(2\)所示,金属丝直径是______\( cm\).



              \((2)\)杨明同学用卷尺测量得到另一个同学陈祥的身高为\(1{.}623m\),那么这个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在这个数据中估计值为______ .



              \((3)\)甲乙两物体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4\):\(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速度之比为______ ,若行驶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 .



              \((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______ ,音调相同的是______ .



              \((5)\)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甲图是镜子水平放置时的像,乙图是镜子竖直放置时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______ ;乙______ .





              \((6)\)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时,这时的入射角是______度,保持光线的入射方向不变,将平面镜逆时针转过\(30\)度角,这时反射角为______度.


              \((7)\)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25^{{∘}}\),则反射角是______度,若入射角减小\(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度\({.}\)若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反射角是______度.



              \((8)\)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__ 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_ 像\((\)选填“虚”或“实”\().\)______ 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选填“近”或“远”\()\).





              \((9)\)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_____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0)\)一个空玻璃瓶的质量为\(100g\),玻璃瓶内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00g\),则玻璃瓶的容积为______ \(cm^{3}\),如果玻璃瓶内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玻璃瓶的总质量为______  \(kg\).



              \((11)\)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用砝码磨损,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平时所说“铁比石头重”是指铁的______ 比石头大.

            • 4. \((1)\)如下图所示的日晷是通过观察直杆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     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2)\) 由于光线照射到人的脸、衣服等上面产生        \((\)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所以老师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学们.

            • 5.

              \((1)\)如下图甲、乙两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_\(cm\);


              \((2)\)小王沿着水平河岸行走,他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 ___  是静止的,相对于 __   是运动的.

              \((3)\)声音是以 ______ 的形式传播的;声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人们利用声能传递 ______ 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

              \((4)\)声音在\(15^{\circ}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______ \(m/s\);超音速飞机每小时至少飞行 ______ \(km\).

              \((5)\)小明在表演二胡时,手指不断在琴弦上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_ ;蒙住双眼的小明做游戏时,他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6)\)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上一块抹布;\(②\)把门窗关闭严实;\(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的三种方案中,\(①\)是在 ______ 处控制噪声;\(②\)是在______ 中控制噪声;\(③\)是在 ______ 处减弱噪声.

              \((7)\)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 ______ 次声音,最后一次声音是从 ______ 传过去的.

              \((8)\)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 ______ \(℃\);乙的示数为 ______ \(℃.\) 


              \((10)\)让太阳光通过硬纸板上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在地面上将观察到一个圆形的光斑,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 ______ 传播的\(.\)使硬纸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大\(10cm\),可以发现光斑的形状不变,光斑的大小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几乎不变”\()\).

              \((11)\)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小明背着月光走,发亮的是______,如果他迎着月光走,发亮的是 ______\((\)选填“积水”或“路面”\()\)

              \((12)\)一束光线与镜面的夹角\(30^{\circ}\),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 。

            • 6.

              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张白纸放在桌面,纸上放一平面镜,用电筒竖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他从侧面看到___________\((\)选填“白纸”或“平面镜”\()\)较亮,因为光照射到镜子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_。

            • 7.

              \((1)\)某同学站在穿衣镜前\(2\)\(m\)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当他向镜面前进\(1\)\(m\)时,它的像的大小 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m\)

              \((2)\)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______\((\)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 ______\((\)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部分近视同学为看到黑板上的字,他们戴的是近视眼镜,该近视眼镜是 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 8.

              \((1)\)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的缘故。

              \((2)\)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当地一名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_______千米。

            • 9.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               原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这是由于________缘故;教室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写的字,这是光照在字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_的缘故。
            • 10. 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利用光的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同学们能看到彩色的画面是由红、绿、       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