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甲                                                                  乙

              \(⑴\)实验开始,小明发现烛焰落在光屏上方,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调节才能使像移到中央。

              \(⑵\)如甲图所示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蜡烛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如图乙,小明判断:\(A′\)是发光点\(A\)的实像,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银幕上成像、\(④\)放大镜成正立的像中,属于实像的有________,属于虚像的有________,反射而成的像有__________,折射而成的像有_______。

            • 3.

              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B.光的反射一定成虚像,光的折射一定成实像

              C.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

              D.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 4. 以下图中成虚像的是(    )

               


              A.\(a\)、\(b\)
              B.\(b\)、\(c\)
              C.\(a\)、\(c\)
              D.\(a\)、\(d\)
            • 5.

              在“探究平面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
              \((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 (\)“相等”或“不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 6.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

              \((2)\)实验中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蜡烛的\(A\)的像_______为止,观察记录之后,将\(B\)蜡烛撤掉,拿一张白纸放在刚才\(B\)蜡烛的位置,人在蜡烛\(B\)一侧观察却没有承接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3)\)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了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8.6\)

              \(13.5\)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8.7\)

              \(13.4\)

              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 7.

              丽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____________的位置,

              \((3)\)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b\)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 8.

              下列情景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

              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

              B.亭台在湖面的倒影

              C.铅笔好像“断”了

              D.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 9.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
            • 10.

              小林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为了便于探究成像特点,他应选用         \((\)选填“不透明的平面镜”或“透明的玻璃板”\()\)做实验;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装置如图\(26\)所示,小林同学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0\)刻度线处,蜡烛的像将成在刻度尺的   \(cm\)处;若在图中刻度尺的\(15 cm\)处竖直插入一块大纸板,小林同学仍在图中的位置观察,他还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蜡烛的像吗?     \((\)选填“能”或“不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