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在观看《流浪地球》后,回忆了电影的情节:太阳急速老化,人类想到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令地球零消耗改变方向、提升速度,最后到达比邻星。地球发动机将不间断地开动500年,到时地球将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地球发动机给地球加速时,发动机喷射火焰的方向与地球前进的方向相反;关闭地球发动机后,地球仍能以光速的千分之五的速度“滑行”。最终有一天,新闻报道地面上的冰块在融化,于是我们地球上的人又回到地面的家。按照下方的示例找出题中2个物理现象和物体,填入下表(不能与示例相同)
              现象或者物体 物理知识
              示例 地球发动机给地球加速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动机喷射火焰的方向与地球前进的方向相反 ______
               关闭地球发动机后,地球仍能以光速的千分之五的速度“滑行” ______
               冰块融化 ______
            • 2. 小虎看到很多同学桌上放着一瓶矿泉水,他和同学讨论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几个小实验来验证课本中的物理知识。

              \((1)\)如图\(1\)所示是小虎测矿泉水瓶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的平均速度实验图,\(B\)是斜面\(AC\)的中点。通过分析可知,瓶子从斜面上滚下时,速度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变小”\()\);

              \((2)\)小虎和同学们制作“水瓶琴”乐器。将\(8\)瓶农夫山泉从左到右按水面逐渐升高顺序排列。如图\(2\),用嘴依次吹瓶口,由左到右音调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小虎用镊子夹取一块冰放入装有\(20℃\)水的水瓶中,冰块逐渐变小,此时水的温度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20℃\);

              \((4)\)小虎把装有大半瓶水的水瓶上部分剪掉,将铅笔斜插入水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折断了,水中部分看起来向_________\((\)填“上”或“下”\()\)弯折;

              \((5)\)下图是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实验中测得甲的焦距后,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其中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_\((\)填“乙”或“丙”\()\);

              \((6)\)一瓶矿泉水被小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 3.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4.

              \((\)一\()(1)\)图中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_\(℃\)

              \((2)\) 小林家\(5\)月底电能表示数如题图所示,\(4\)月底电能表示数为\(100.0KW·h\),那么\(5\)月份他家消耗了_______\(KW·h\)的电能。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了\(500\)转,表示此段时间内他家用了_______度电。


              \((3)\)如图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他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后,他先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示数如图乙所示,然后他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示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得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kg/m^{3}\)


               

              \((\)二\()\)小捷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得到焦距\(f=\)_____\(cm\)。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1\)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如图\(2\)_____中清晰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______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4)\)如果用一小灯泡替换原来的光源并移至\(10cm\)处,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A.光屏上出现小灯泡放大的像 \(B.\) 光屏上出现小灯泡缩小的像

              C.光屏上出现一个圆形光斑 \(D.\)通过凸透镜看到一个小灯泡的虚像

            • 5.
              如图所示,一些小冰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0-t_{1}\)、\(t_{1}-t_{2}\)、\(t_{2}-t_{3}\)各时间段内物体状态及温度变化情况.
            • 6.
              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经过讨论,为保障药品在\(0℃\)以下存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
              \((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 ______ \((A/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
              \((2)\)关于保温盒填充材料,你选择 ______ \((\)铝合金\(/\)发泡塑料\(/\)砂石\()\).
              \((3)\)关于放置在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的选择,小明认为只要放普通冰块即可,小华却认为应该放置由盐水凝固而成的冰块\((\)简称“盐冰”\()\).
              你支持 ______ 的选择,依据是:\(①\)这两种冰, ______ 的熔点更低;\(②\) ______ \((\)题目中的某段文字\()\).
              \((4)\)进一步分析其原理:低温物质在运输途中发生 ______ \((\)填物态变化\()\)而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冷藏效果.
            • 7.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 8.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

              \((1)\)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图

              \((2)\)图\((2)\)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_____\({\,\!}^{0}C\),测得的冰的温度是______\({\,\!}^{0}C\),水的温度是______\({\,\!}^{0}C\)

            • 9.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下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 10.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连接家庭电路。


              \((2)\)一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静止时\(N\)极指向如图所示\(.\)请用箭头标出磁感应线的方向,并用“\(+\)”“\(-\)”符号在括号内标出电源正、负极.




              \((3)\)小林家\(5\)月底电能表示数如图所示,\(6\)月底电能表示数为\(100.0KW·h\),如果电价为\(0.5\)元\(/kw·h\),那么\(6\)月份他家应交电费____________元。


              \((4)\)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