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_而具有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 2. 如图,小明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屑先被玻璃棒吸引,接触玻璃棒后又迅速的跳离.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 3.
              如图,小明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屑先被玻璃棒吸引,接触玻璃棒后又迅速的跳离\(.\)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 4. (2016•西城区一模)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对雾霾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如图所示,是某校科技小组研制的PM2.5净化器原理图.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空气,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B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颗粒物与光洁金属网B接触后也带上负电,会受到金属网B对它的斥力而离开,被带有正电荷的活性炭棉芯层C牢牢吸引,这是利用    的原理,最终达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 5. (2016•罗平县三模)将刚梳过头的塑料梳子靠近纸屑会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如图所示的模型,它是根据    制成的.
            • 6. (2016春•邳州市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A”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当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去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够    轻小物体,此时橡胶棒带    电.
            • 7.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象形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准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追,迫极而进,进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所以仍保持原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