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并测出没有和水的初温,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mim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02468
              温度/℃煤油2025293438
              2022242628
              (1)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器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2)由记录表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得出物质的吸热能力与    有关.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表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一个即可).
            • 2. (2016•南岗区模拟)“智慧”小组的同学们探究电学的相关问题.
              (1)他们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他们是通过    来比较电阻大小的,请说明这样比较的合理性    
              (2)为完成(1)问探究,他们把甲、乙、丙分别接入MN间,测得电流分别为0.08A、0.3A和0.1A,由此可得的结论是    
              (3)如果要继续探究“电热跟电阻的关系”.
              ①选择甲和乙两电阻丝更合理,理由是    
              ②他们已经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说明接下来该如何操作.
            • 3. 小明在喝牛奶时,观察到吸管的一端特别尖,这是为了    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饮料在    的作用下进入口中.
            • 4. (2016•苏州模拟)小明的爸爸准备购买一辆SUV型(运动型多用途)轿车,可是上网搜索后有人说这种车重心较高,汽车容易翻倒.小明有些怀疑,通过观察家里台灯、照相机三脚架的稳度(即稳定性)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他首先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块重相同、除甲底面积较大外其他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物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倒,记录此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次数[1234
              重心离支持面高度
              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最大较大
              稳度最大较大
              (1)小明是通过    来判断物体的稳度.
              (2)分析数据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可以得到稳度与重心高低之间的关系.
              (3)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发现物体的稳度还与    有关.
              (4)设汽车车轮和地面的四个接触点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汽车的重心离地面高度为h,现有汽车甲和乙,它们的重G相同,结合小明的探究结果,你认为可以通过简单比较         (写出表达式)就可以初步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稳度.
              (5)小明又提出了下列几个问题,对SLJV型汽车生产厂家来说,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    
              A.是否可以通过加大车轮间距离提高稳度
              B.如何降低用户的成本
              C.稳度是否与汽车车重有关
              D.如何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
            • 5. (2016•河西区模拟)如图所示,两个实心正方体A、B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已知A、B正方体的边长hA>h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的质量一定小于B的质量
              B.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
              C.A的密度可能等于B的密度
              D.A的密度一定大于B的密度
            • 6. 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1)对比图甲、乙、丙可知: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压强    
              (2)对比图丙和图丁,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由此可知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    ρ
              (3)在图丁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入盐水(未溢出),则盐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探头受到液体的压强    (只填选项代码)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一定不变  D.增大、减小、不变都有可能.
            • 7. 如图所示,为小明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过程.

              (1)小明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通过进一步实验,小明又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明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 8. 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选填“同一”或“不同”)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    .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    
              (3)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    W2(选填“>”、“<”或“=”).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在如图乙所示的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f,则f    f(选填“>”、“<”或“=”).
            • 9.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及毛巾和玻璃.记录小车在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并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分析表格,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平板面小车滑行距离
              铺上毛巾的板面0.2米
              铺上棉布的板面0.5米
              铺上玻璃的板面2米
              (1)小车滑行时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    
              (2)小车在玻璃上滑行的最远,是因为    
              (3)由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推论可得:    
            • 10. 下列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背包背带做得较宽
              B.
              剪刀刃做得很锋利
              C.
              斧刃磨得很锋利
              D.
              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