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秋•富阳市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在水中所处深度h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该图象求:(g取10N/kg)
              (1)物质的质量.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物体的密度.
            • 2. 一个物体质量为18kg,小明用定滑轮将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为    N,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则拉力做的总功为    J.(g=10N/kg)
            • 3. 某人用是重力的
              1
              2
              的推力将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的重力为多少?
              (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 4. 小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图所示:他的身体可作为一个杠杆,O点是支点.他的质量为50千克,所受重力可视为集中在A点.求:
              (1)小柯的重力?
              (2)将身体撑起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至少多大?
              (3)若撑起时肩部上升0.4米,他至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
            • 5. (2015春•东台市校级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武装直升机(WZ-10)
              在2012年11月16日珠海航展上武直10带着世界前三名的光环飞临航展,表演了倒飞、莱维斯曼等飞行特技动作,在军迷眼中,武直10的动力游刃有余,性能优异,外貌酷帅.
              全机净重约5.543t,号称“坦克杀手”,其主要任务为树梢高度战场遮断,消灭包括敌地面固定和机动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战能力,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武直10配备的红外线热像仪可能是最尖端的,夜晚可清晰地瞄准目标,它的纳米隐身材料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型直升机主桨将采用五叶片涡轮轴发动机和尾桨将采用四叶片.据目前披露的一些图片来看,该机尾桨采用了两组两片交错成一定角度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两组桨叶产生的噪音可互相抵消掉一部分,从而降低整体噪音水平.
              武直-10采用了先进的液晶显示器技术.机载环境下常有太阳光直射,因此 要求LCD在强环境光下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机载环境要求LCD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45℃~65℃).该显示技术采用了透明加热膜制作技术,研制了小电阻透明平板加热器,在低温环境下可对液晶屏进行自动加热,在-40℃低温启动时,加热5分钟内就可使液晶屏正常显示,并可保证液晶屏始终工作在合适的温度下,解决了液晶屏不能在低温下正常工作的难题.
              (1)-45℃读作    ,武直-10净重    N;
              (2)不工作时液晶    光源(是/不是);若加热器的电压为24V,电流为200mA,则电流所消耗的电能是    J,可使液晶屏正常显示,并可保证液晶屏始终工作在合适的温度下,解决了液晶屏不能在低温下正常工作的难题;
              (3)两组桨叶产生的噪音可互相抵消掉一部分,从而降低整体噪音水平,这是在     减小噪声的途径,提高驾驶的舒适度.使直升机上升的施力物体是    
              A.发动机     B.尾桨     C.空气     D.螺旋桨
              (4)你认为红外线热像仪镜头是    透镜;红外线    能量(选填“具有”或“不具有),红外线在真空中传播波长0.75~1000μm,它的频率范围为    Hz.
              (5)直升机机身涂有纳米隐身材料,是因为这种材料能够    (吸收/反射)电磁波.
            • 6. 郝强同学对建筑工地上的长臂吊车(如图甲)有些疑惑:不吊物体它能平衡,吊重物也能平衡,重物沿臂移动仍能平衡!后来他通过设计“移动支点式杠杆”模型(如图乙)弄懂了类似问题:密度及粗细都均匀的直棒AB=1.8m,放在一个宽度为40cm的凳子上,当在棒的A端固定一个铅块(忽略大小)m=2kg时,棒刚好绕O1点有转动的趋势(AO1=30cm).

              (1)求棒的重力G
              (2)当在P处挂一重物时(PB=10cm),棒刚好绕O2点有转动的趋势.求重物质量m及此时棒对O2点的压力F(g取10N/kg);
              (3)当悬线带着重物缓慢向A端移动时,可以认为凳面上只有某点E(即新支点)对棒有支持力.回答:随着重物左移,E点将“左移”或“右移”还不“不动”?棒对E点的压力FE是“变大”或“变小”还是“不变”?(不必说明理由)
            • 7. (2015•海门市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14年1月14日21时45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下,“玉兔号”月球车对脚下月壤成功实施首次月面科学探测.
              “玉兔号”体重140kg,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周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她的肩部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好似“黄金甲”上的披风.她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好似哪咤脚下的“风火轮”.身披“黄金甲”,目的不是为好看,而是为了降低昼夜温差,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支持和保护月球车的腹中“秘器”──红外成像光谱仪、激光点阵器等10多套科学探测仪器.月球车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利用电动机来驱动的.
              (1)月球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通过    的传输与接收实现的.红外成像光谱仪是利用    (红光/红外线)来工作的.
              (2)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则在月球上时“玉兔号”的质量为    kg,重力为    N.(地球上g取10N/kg)
              (3)“黄金甲”由特殊材料制成,它应具有很好的    (透明度/导电性/隔热性);而且白天能更好地    (吸收/反射)太阳光;从而有效降低昼夜温差.
              (4)月球车的电动机运行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但这部分内能却无法自动转化为电能,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5)若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的辐射功率为2.2kW.电池产生的电压为110V,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5A的电流.则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电能的效率是    .如果该月球车中的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当月球车在水平月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880N,则月球车行驶的速度为    m/s.
            • 8. 如图所示,是工人用来粉刷楼房外墙壁的简易升降装置示意图,其上端固定在楼顶,工人用力拉绳子,装置可使工人与粉刷涂料及工具乘工作台升至所需高度,工人将绳子固定后进行粉刷墙壁工作.已知工作台的底面积为1.2m2,涂料和工具质量为10kg,工人的质量为60kg,当工人用20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工作台对地面的压强为250Pa;当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工作台可匀速上升(g取10N/kg,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动滑轮和工作台的总重G;
              (2)工作台匀速上升2m,此装置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工人在10s内,使工作台从距地面1m匀速升到距地面6m高处,工人拉绳子所做的功W及拉力的功率P.
            • 9. (2008•潍坊)如图所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质量约为1kg,火炬手持火炬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20m,火炬手对火炬做的功为    J.若使火炬匀速升高1m,火炬手对火炬做的功为    J.  (不计空气阻力及燃料质量的变化)
            • 10. 有一款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右表所示.将它安装在阳光充足的水平台面上,并送满水.
              型    号 JL--88
              水容量/L 80
              自身质量/kg 40
              (1)若它的底部支架与水平台面的接触面积为0.3m2,求它对台面的压力和压强. (取g=10N/kg)
              (2)泰州地区(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6J.若该热水器接受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1.5m2,每天日照时间按8h计算,则它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E)约为多少?若这些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水温升高多少?[c=4.2×103J/(kg•℃)]
              (3)若该热水器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由燃烧煤气(热值q=4.2×107J/kg)来获得,则需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气?
              (4)请你:①从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提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两点主要理由;②说出当前在利用太阳能方面所面临的某一主要困难(可从自然因素或技术因素等方面思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