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丰台区某学校物理课外小组的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它们需要的器材是:    ;实验中他们测量了几组数据,并记录在表中,根据他们记录的数据,你认为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    ,从这个数据中,你还能看到什么规律?答:    
              质量(g)50100150200250
              重力(N)0.511.522.5
            • 2. 某学校初二(1)班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状的关系,他们以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被测物体形状重力
              橡皮泥正方形4.8N
              圆形4.2N
              三角形436N
              分析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评价.
              评价    
              第二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他们找来了三个质量不同的橡皮泥、铁块、木块.请你帮他们设计这次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工作.
              (1)猜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写出探究过程的主要步骤:    
            • 3. 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实测
              物体
              物体的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

              G
              m
              /N•kg-1
              物体10.10.989.8
              物体20.21.969.8
              物体30.32.94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
              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
              地理纬度23°06′30°33′31°12′39°56′40°40′55°45′90°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指货物的    
            • 4. 为了用实验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这个结论,张海和聂鹏同学找来了如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0-5N)一支,体积均为10cm3的实心铜、铁、铝块一盒,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一盒,细线一根.请从给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完成实验,并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 5.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用g表示(即g=G/m),一般认为在地球上g值是一个定值,即g=9.8牛/千克.但科学家通过实验精确测量,发现地球上不同地点的g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中列出了几个地点的g值大小,请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g值大小所处纬度地点g值大小所处纬度
              赤道9.780广州9.78823°06′
              芜湖9.79431°12′上海9.79431°12′
              北京9.80139°56′纽约9.80340°40′
              莫斯科9.81655°45′北极9.83290°
              (1)上表中g值大小相同的两个地点是    
              (2)上表中g值大小相差最大的两个地点是    
              (3)由表中的信息可猜想:影响地球上g值大小的因素可能是    ,且    
            • 6. 下表是小华在探究“在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测量对象质量m(千克)重力G(牛)
              物体10.10.98
              物体20.21.96
              物体30.32.94
              ①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②分析表中第2列和第3列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地球上,    
            • 7. 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值仍有差异,如表是各个不同城市g值的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
              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
              地球纬度23°06′30°33′31°12′39°56′40°40′55°45′90°
              (1)g值相同的城市是    
              (2)g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    
              (3)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8. 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他把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表中.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该观察:            
              (2)根据表格数据归纳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实验次数123456
              钩码的质量/kg0.050.10.150.20.250.3
              钩码受到的重力/N0.490.981.471.962.452.94
            • 9. 小华在学习了重力的概念以后,为了研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在实验室利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若干袋大米和红豆进行实验,并得到了表一和表二的数据.
              表一(大米)表二(红豆)
              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顿)实验序号质量(千克)重力(牛顿)
              10.101.040.050.5
              20.202.050.070.7
              30.252.560.151.5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重力与质量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2)根据表一和表二的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研究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种类的关系,理由是    
              (3)小海通过学习,知道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9.8牛/千克.于是,他在分析了小华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华的测量数据有问题,接着便直接修改了数据,如表三.你认为小海的做法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10. (2014春•天河区期末)做研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处于静止状态,画出此时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物体加速向上运动,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
              B.让物体减速向上运动,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
              C.让物体以1m/s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重力
              D.让物体以0.5m/s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大于物体重力
              (3)利用天平测出几种常见物体的质量,并用测力计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数据如表,可以分析得出:    
              质量m/g100270300330450500
              重力G/N12.733.34.55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