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1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    (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甲所示,卡片中各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3)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看到的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相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    有关.
              (4)为验证猜想c,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5)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    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由    形成的.
            •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名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10°),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α、反射角β、折射角γ.实验过程中小名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把入射角增大到45°时,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时折射光线又出现了.他以为是实验仪器发生了什么问题,经检查仪器一切正常.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但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比有折射光线时明显增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名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光从玻璃、水等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λ.听了老师的话,小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想知道这种玻璃的临界角是多少,玻璃和水的临界角相等吗,于是他重新进行了实验(从40°开始,入射角每次增加0.2°).下面是小名的实验数据:
              表1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单位:度)
              α/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
              β/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
              γ/度015.230.948.674.679.881.182.784.890
              表2  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单位:度)
              α/度0102030404548.248.448.650
              β/度0102030404548.448.448.650
              γ/度013.427.041.758.770.182.784.090
              仔细考察小名的探究过程和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针对“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这一物理现象,给它一个合适的名字叫光的    (全折射/全反射);
              (2)根据实验数据,玻璃的临界角    水的临界角(大于/等于/小于).
              (3)光从玻璃射向空气,入射角增大时(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反射光越来越    (强/弱);
              (4)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光线    (可能/不可能) 完全消失;
              (5)如图2是一块玻璃三棱镜(等腰直角),周围是空气,一束光垂直于一个直角面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的光路图.
            • 3.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在10cm处.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大约是25cm.

              (1)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2)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如果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这就是    (选填“近”或“远”)视眼.
              (3)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
              (4)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5)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选项前的代号).
              A.0~10cm                       B.10cm~极远处
              C.10cm~25cm                    D.0~25cm.
            • 4. 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了个小孔.

              (1)如图甲所示,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    知识解释.
              (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    
              (4)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判断: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    cm.
            • 5.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丽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若将入射光线AO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将        °;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4)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纸板对光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5)该实验是用红色的激光灯进行实验的,灯光沿着白纸板射向O点时,白纸板上会显示出红色的路径,这是因为白纸板    红光.(选填“吸收”、“反射”)
            • 6.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名设计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10°),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α、反射角β、折射角γ.实验过程中小名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把入射角增大到45°时,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0时折射光线又出现了.他以为是实验仪器发生了什么问题,经检查仪器一切正常.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但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比有折射光线时明显增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名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光从玻璃、水等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λ.听了老师的话,小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想知道这种玻璃的临界角是多少,玻璃和水的临界角相等吗,于是他重新进行了实验(从40°开始,入射角每次增加0.2°).下面是小名的实验数据:
              表1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单位:度)
              α/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
              β度0102030404241.241.441.641.842
              γ度015.230.948.674.679.881.182.784.890
              表2  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单位:度)
              α/度0102030404548.248.448.650
              β度0102030404548.248.448.650
              γ度013.427.041.758.770.182.784.090
              仔细考察小名的探究过程和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针对“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这一物理现象,给它一个合适的名字叫光的    (全折射/全反射);
              (2)玻璃的临界角    度,水的临界角    度;
              (3)光从玻璃射向空气,入射角增大时(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反射光越来越    (强/弱);
              (4)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光线    (可能/不可能) 完全消失;
              (5)如图2是一块玻璃三棱镜(等腰直角),周围是空气,一束光垂直于一个直角面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的光路图.
            • 7. 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光路图.
              (1)从图中可知:     是界面,若这两种介质是玻璃和空气,则空气在介面的    
              入射角α15°30°45°60°
              反射角β15°30°45°60°
              折射角γ11°22.1°35.4°40.9°
              (2)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上表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将同时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③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 8. 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甲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4)小明课后看到老师在准备实验时,进行了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1乙);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 9. 如图1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4)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5)纸板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6)如若按图2所示的方法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两条光线,她想把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上以便研究,请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7)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线,无法区分哪条入射角与哪条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实验时应该怎么做呢?    
              (8)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10. 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4)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量角器及铅笔.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5)纸板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6)如若按如图2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7)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怎样做呢?    
              (8)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