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05年3月,大型国宝珍品--秦始皇兵马俑在福建省博物馆展出。小红参观时发现,秦俑脚下都踏踩着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踏板,如图所示。为了弄清这种制作的好处,她收集了一尊站立姿态兵马俑的有关数据:体重(含踏板)1600N,踏板面积1.6×10-2m2.问:
              (1)这尊兵马俑(含踏板)的质量是多少?(g取10N/kg)
              (2)这尊兵马俑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踏板面积比双脚面积大,这样制作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 2. 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50g,底面积为5×10-2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500g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体积为5.0×10-5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m3.(g取10N/kg,水的密度ρ=1.0×103kg/m3
              (1)求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物块的密度;
              (3)用力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求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3. 质量为9kg的冰,密度为0.9×103kg/m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吸热熔化后,有3dm3的冰化成了水,求水的质量。
            • 4. .在一个案件中,公安人员在海滩案发现场发现了罪犯留下的清晰的站立脚印,立即用蜡浇注了鞋模。测量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cm,质量729g,又经测试达到脚印同样深度的压强为1.4×104Pa.请你帮助公安人员计算出罪犯的体重为多少N?(ρ=0.9×103kg/m3
            • 5. 央视《远方的家》栏目介绍了古代皇宫贡品--龙池砚。小军同学观看节目后,想估测制作龙池砚的岩石的密度。他找到一小块体积为40cm3的岩石,并利用自制“浮筒质量仪”测其质量(如图甲所示),从浮筒上标注的刻度可直接读出浮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浮筒和被测物体的总质量m。 h随m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空浮筒在水中漂浮时h为6cm,放入岩石后浮筒在水中漂浮时h为9cm。

              (1)求岩石的质量是多少g?
              (2)求岩石的密度是多少g/cm3
              (3)若岩石与浮筒底的接触面积为2×10-3m2,求岩石对浮筒底的压强是多少帕?
              (4)当岩石的质量为300g时,浮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
            • 6.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______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______
            • 7. 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在冰水混合物中是4℃,在沸水中是94℃,用它来测一杯水的温度,显示温度为22℃,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8. 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烛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min1011121314151617
              甲的温度/℃97.097.598.098.098.098.098.098.0
              乙的温度/℃35.040.045.049.554.058.362.566.6
              丙的温度/℃46.047.048.048.048.048.048.849.8
              (1)根据记录表和你在实验课上的经验,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B.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C.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D.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2)我们虽然没看过海波,但仍然可以判断它是    (晶体、非晶体).
            • 9. 有一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88℃,用此温度计测得一杯热水的温度是25℃,则热水的实际温度是    ℃;当被测物体的温度是    ℃时,被测物体的温度和温度计的示数相差最小.
            • 10. 小明通过学习得知:一般情况下,水的质量一定时,加入食盐的质量越多,溶液的浓度就越高.他想探究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的猜想是:
              a.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b.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
              c.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小明利用水、食盐、烧杯、小勺子、电源、刻度尺、小灯泡、金属片、酒精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加入食盐量 两金属片AB间距离/厘米 灯泡亮度
              1 2 微亮
              2 2 较亮
              3 1 较亮
              4 1 很亮
              (1)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验证猜想 ______ (选填“a”、“b”或“c”).
              (2)这个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我们所学的实验中,很多也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请举一例: 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认为用电流表代替小灯泡也能进行实验,你认为 ______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______
              (4)利用现有的装置和器材,请你对猜想c进行探究验证.
              ①实验步骤:用酒精灯加热食盐水溶液,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②你怎样对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5)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溶液的导电性能可能还与 ______ 有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