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准确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 2.

              在建立物理概念时,做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放在海绵“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有关;

              \((2)\)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有关;

              \((3)\)在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我们是通过__________现象来观察;

              \((4)\)本实验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3.

              \((1)\)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____,还使落叶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因为重力方向是_________,当重锤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

              \((3)\)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住铅笔两端,铅笔处于静止。左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为\(F_{1}\)、压强为\(p_{1}\);右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为\(F_{2}\)、压强为\(P_{2}\)。则\(F_{1}\)___\(F_{2}\),\(p_{1}\)__\(p_{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辆轿车的总质量为\(2\)吨,当它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N\);当它 在平直的高速路上高速行驶时,由于轿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___\((\)填“大”    或“小”\()\),导致它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重力。\((g\)取\(10N/kg)\)

              \((5)\)一个重为\(8N\)的实心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N\),若将该铁块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足够深的水中,铁块将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6)\)小华在超市购物时,用\(8 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 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_\(N\)。突然,小华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孩,这时他必须采取措施,因为小车本身具有惯性会保持运动状态而继续运动,导致出现人车相撞的危险\(.\)于是,他马上用\(12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的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7)\)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受\(1600N\)竖直向上的浮力时匀速竖直上升。若在所载重物中再加入\(30kg\)的物体,这个气球就匀速下降。设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阻力的大小都不变, 该气球原来的重力为_________\(N\);\((2)\)该气球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N\)。

              \((8)\)体重为\(600 N\)的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上时发现冰面有破裂的危险\(!\)他及时卧在冰面 上匍匐前进。已知每只脚与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200 cm^{2}\),则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______\(Pa\),平卧时能避免意外发生的原因是压强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72g\)。则该高压锅内的气体压强最大为_________\(pa\)。\((\)大气压值取\(1.0×10^{5}Pa\)、\(g\)取\(10N/kg)\)

            • 4.

              下图所示,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英雄欢聚在一起,他们在一座星云雕塑上留下了每个人宝贵的手掌印,这一雕塑取名为“掌中苍穹”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细心的同学发现航天英雄们都在用力下按使手掌印迹更清晰。请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做出容器侧壁\(A\)点受到液体的压力

                       

            • 6.
              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______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______ 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______ 不变;
              \((4)\)小宇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的结论 ______ \((\)选填“正确”、“错误”\()\),理由是: ______ 。
            • 7.

              小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她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1)\)小倩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所示,小倩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____________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汽车限重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C.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3)\)接下来小倩把其中一瓶倒出一些水后正立放在海绵上,另一瓶也正立放在海绵上,接下来小倩把其中一瓶矿泉水倒出一些水后正立放在海绵上,另一瓶矿泉水也正立放在海绵上,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认为她要探究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 8.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海绵凹陷程度不变,由此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此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
            • 9.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画出丙图中海绵的上表面受到压力的示意图。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

              \(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 10. 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小明是通过观察 ______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______ 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