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D.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
            •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 3.
              舞剧\(《\)千手观音\(》\)是在广为流传的千手观音故事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演绎了一段极具寓言色彩的故事\(.\)图为由张继钢担任编剧、编导的大型舞剧\(《\)千手观音\(》\)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时的剧照.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______ 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______ 是不同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 ______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 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
              \((4)\)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 ______ ,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 4. 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 5. 如图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这个现象在月球上也能够看到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 6. “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 ______ ,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 .
              \((2)\)如图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______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______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______ 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______ .
            • 7.

              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从______减弱噪声。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_______产生的。

            • 8.
              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玲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小玲的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C.小玲的声音通过空气以声波的方式传入人耳,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D.小玲的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km/h\)
            • 9.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管口,加热后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对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塞子被冲出去时,试管口附近会出现白色的水蒸气
              B.能量的转化情况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C.塞子被冲出前,塞子受到的水蒸气的压强和压力都在不断增大
              D.塞子被冲出时常伴随着一声“砰”响,此声响是气体振动产生的
            • 10. \((1)\)填写适当的单位:教室高约为\(450\)________;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002\)________。

              \((2)\)单位换算:\(3.4×10^{8}nm=\)________\(mm=\)________\(m\)。

              \((3)\)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L_{A}\)、\(L_{B})\),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则\(L_{A}=\)________\(cm\),\(L_{B}=\)________\(cm\)。

              \((4)\)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越大;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

              \((5)\)几种物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15℃)\)

              空气\((25℃)\)

              软木

              煤油\((25℃)\)

              铁棒

              \(340\)

              \(346\)

              \(500\)

              \(1324\)

              \(5200\)

              仔细分析表中的数据,你会发现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6)\)赵翔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5m/s\)的速度由东向西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________风\((\)选填“东”、“西”、“南”或“北”\()\),风速为________\(km/h\)。

              \((7)\)小明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一个加油站,当他靠近油站时就闻到一股“汽油味”,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并且小明发现夏天这股“汽油味”比冬天时要浓烈些,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3\),所用时间之比为\(4︰1\),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___,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

              \((9)\)如图中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片,照相机拍照时每隔\(0.02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__\(m/s\)。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