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是课本中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⑴\)图甲和乙是在常温下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_______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乙装置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 _______ ;实验中,热只能自发的由酒精灯的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_______   性\(.\)

              \(⑵\)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_______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   调节,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_  

              \(⑶\)丁图所示方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   的关系,但发现木块移动的距离一样长,这与实验结论并不相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 ,甲、乙两次实验中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分别为\(W_{甲}\)、\(W_{乙}\),则\(W_{甲}\)  _______   \(W_{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

              举重运动员在\(2s\)内把\(1500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m\),在空中停留了\(3s.\)那么,他对杠铃做了____\(J\)的功,前\(2s\)内的功率是____\(W\);整个过程的平均功率是____\(W\).

            • 3.

              \((\)一\()\) 小彬要测量自己在一次爬到三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请按要求补充填空\()\)。

              \((1)\) 他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测量步骤是\((\)     \()\)

              A.测出自己的质量 \(m\);                \(B.\)测出三楼的楼梯总长 \(s\);

              C.测出爬楼所用的时间 \(t\);             \(D.\)测出攀爬的竖直高度 \(h\);

              \((2)\)  实验中要用到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

              \((3)\)  攀岩的功率 \(P=\)_____________。\((\)选用上述步骤中的字母和常数 \(g\) 表示\()\)



              \((\)二\()\)  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组成员先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 \(B.\)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 \(C.\)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利用一个物体、弹簧测力计、水、盐水和细线,做了如图的实验。

              \((1)\)  通过实验 \(a\) 和 \(c\),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N\);

              \((2)\)  通过分析比较实验 \(a\)、\(c\)、\(d\),则猜想______是错误的;

              \((3)\)  为了验证猜想 \(B\),可选择实验_______进行比较;

              \((4)\)  水的密度为 \(1×10^{3}kg/m^{3}\),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

            • 4.

              一根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今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地将棒的右端\(B\)缓慢拉起,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该金属棒的长度\(l=\)________\(m\).

              \((2)\)在\(B\)端拉起的过程中,当\(x_{1}=0.6m\)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_{1}=\)_____\(N\);当\(x_{2}=1.6m\)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_{2}=\)______\(N\).

              \((3)\)金属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离为________\(m\).

            • 5.

              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               ;工人对木箱做功为            ;箱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6.

              如图所示,小明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N\)的推力,将质量为\(30kg\)的物体在\(5s\)时间内匀速推到 \(1m\)高的平台上,斜面一长\(s=2m(g\)取\(10N/kg).\)则推力的功率为_____ \(W\),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


            • 7.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斜面的倾

              斜程度

              物块重

              \(G\)\(/N\)

              斜面高

              \(h\)\(/m\)

              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效

              \(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81.4\%\)

              \((1)\)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N\)。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缓越          力\((\)选填“省”或“费”\()\);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3)\)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把第\(4\)次与第          次测量结果相比较,还能得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5)\)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你举出一个生产或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例。举例:            

            • 8. 小明想设计实验测量自己上楼梯时的功率,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测量上楼梯功率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需的器材:磅秤、刻度尺、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①\)用磅秤测出人的质量\(m\);  \(②\)用刻度尺测出一级台阶的高度\(h\),数出台阶的级数\(n\);\(③\)测出人正常爬上\(n\)级台阶所需的的时间\(t\);

              \((4)\)根据测出的物理量,推导出计算上楼梯功率的表达式:\(P=\)______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达\()\)

            • 9.

              \(1)\)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三次实验,已知三个小球的质量\(m\)\({\,\!}_{1} < \)\(m\)\({\,\!}_{2}=\)\(m\)\({\,\!}_{3}\),小球放在斜面上的高度\(h\)\({\,\!}_{1}=\)\(h\)\({\,\!}_{2} > \)\(h\)\({\,\!}_{3}\)


              让球从同一光滑的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的木块相碰,球与木块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 ______来判断铁球动能的大小.
              \((2)\)选用甲、乙两图,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______的关系,实验中应控制小球速度相同,具体做法是让铁球从斜面的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3)\)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该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推动纸盒做功,应选用 ____________两个图来分析,并由此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体重
              \(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
              \(F/N\)

              物体移动距离\(S/\)\(m\)

              有用功
              \(W_{有}/J\)

              总功
              \(W_{总}/J\)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0\)

              \(0.10\)

              \(1.6\)

              \(0.50\)

              \(0.50\)

              \(0.80\)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0\)

              \(68\%\)

              \(3\)

              最陡

              \(5.0\)

              \(0.25\)

              \(3.1\)

              \(0.50\)

               

              \(1.55\)

               

              \(( \)\(l\)\()\)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 ____________运动.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③\)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______\( J\),机械效率是 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缓,越 ______.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电池使用说明中都有一条提示:“请一次性更换所有电池,以免新旧电池混用”\(.\)小海同学用所学物理知识探究这条提示的依据.
              方案一:用同型号串联的两节新电池和串联的一新一旧电池分别给同一辆玩具电动车供电,让电动车在相同路面上运动.

                  通过测量电动车能够运动的 ______ \((\)选填“速度”或“路程”\()\),比较两组电池为电动车提供的电能的多少.

              方案二:用定值电阻替代电动车,通过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比较电池给定值电阻提供的电压差异究竟有多大.
              小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将方案一中的两组电池和同型号的一节新电池分别接入\(A\)、\(B\)间进行实验,并把开关闭合前后的电压表读数记录在下表中.

              电源

              \(S\)断开时的电压\(/V\)

              \(S\)闭合时的电压\(/V\)

              两新

              \(3.2\)

              \(3.1\)

              一新一旧

              \(1.9\)

              \(1.3\)

              一新

              \(1.6\)

              \(1.5\)

              \((1)\)分析表中两列数据的第 ______ \((\)选填“\(1\)”或“\(2\)”\()\)列可知,串联的一新一旧电池给定值电阻提供的电压,不仅小于两节新电池提供的电压,而且竟然也小于一节新电池提供的电压.
              \((2)\)为什么一新一旧电池给定值电阻提供的电压小于一节新电池提供的电压?
              原因分析: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 ______ \((\)选填“差”或“和”\()\),用一新一旧电池供电的电路中,废旧电池相当于在以一节新电池为电源的电路中串联了一个 ______
              \((3)\)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需要换用 ______ \((\)选填“不同”或“相同”\()\)型号的新旧电池进行多次实验.
              \((4)\)实验总结:综合上述小海的探究,结合你的认识,从能量的角度可以得出电池使用说明中提示的依据是:新旧电池混用,废旧电池会消耗新电池的部分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