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秋•利川市期末)如图是某同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并做了如表实验记录:
              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20.10.40.3
              (1)如果你对该同学的实验记录进行有关分析,就会发现他的实验结果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其表现在于    .如图是测力计的放大图,结合图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违背物理规律的原因,其原因是    .纠正错误后,可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    
            • 2. (2015春•西藏校级期末)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1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若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3. (2015秋•海珠区期末)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同样的滑轮,组装了两种省力程度不同的
              滑轮组.
              (1)其中一种滑轮组如图甲所示,请在乙中画出另一种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2)小明用其中一种滑轮组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验次数物重
              G/N
              提升高度
              h/cm
              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
              s/cm
              机械效率η
              120.110.366.7%
              230.11.40.371.4%
              340.11.80.374.1%
              460.12.50.3 
              ①据数据判断,实验所用的滑轮组是甲还是乙?答:    
              ②第4次实验所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③分析数据,小明进一步知道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是:    
            • 4. (2015秋•当涂县期末)小雪和小红在“测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小红    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N,同时小雪用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1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N)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m)有用功(J)总功(J)机械效率
              20.40.20.2100%
              (2)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她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助找出原因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4)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4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 5. (2015春•静宁县校级期末)如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项目
              数据
              次数
              动滑轮重
              G/N
              物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动力F/N动力作用点移距离s/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510.10.70.347.6%
              20.520.11.10.360.6%
              30.540.120.3    
              (1)请依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6. (2015秋•番禺区校级期末)小雪和小红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一起组装好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红匀速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小雪测量并进行记录,记录和计算的某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1)如果实验过程与记录均无误,则表示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    m,总共是    J,机械效率η等于    
              (2)若钩码所受的重力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但在实验数据中,拉力F的大小并不是钩码所受的重力G的三分之一,原因是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提升高度
               h/m
              有用功
              W/J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总功
              W/J 
              机械效率η 
               2N0.1m 0.2J 1N    
            • 7. (2015春•鄂托克旗校级期末)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  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
              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
              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第1次2511566.7%
              第2次451.715
              第3次652.41583.3%
              (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    (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
              (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进行第3次测量时,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拉力做的总功是    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 8. (2015秋•连州市期末)在“探究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测力计的示数F/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321.26
              2351.215
              3381.226
              43101.230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前三次实验中,第    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
              (3)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是否有关.
            • 9. (2014秋•杭州期末)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张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主要测出钩码重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升高,从弹簧秤上读出拉力值F,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η    η
              (3)实验后小张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他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 10. (2012秋•慈溪市期末)如图是小科同学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1)请计算斜面坡度为30°时的机械效率.
              (2)请你根据推导下列的结论:
               斜面坡度 斜面粗糙程度 物重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L(m) 有用功W(J) 总功W(J) 机械效率η(%)
               30° 粗糙 0.5 0.20 0.40 0.4 0.100.16  
               40° 粗糙 0.5 0.28 0.48 0.4 0.14 0.19 73.7
              结论1: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时,斜面坡度越    (选填“大”或“小”),拉力越大.
              结论2: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斜面坡度越小,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3)如果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需要设计一幢老年人俱乐部的大楼,受上述实验的启发,在设计楼梯时,您会把楼梯设计得较    (填“缓”或“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