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避免因线路结冰而倒杆断线,提高电网对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重点科技减灾防灾项目--直流熔冰装置研制成功。该装置需要\(1\)至\(2\)万千瓦的功率,最大熔冰电流可达\(6000\)安,最长熔冰距离可达\(200\)公里。位于某电网线路上相距几十公里的\(A\)、\(B\)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处于\(B\)地的熔冰装置,如图甲和乙所示。熔冰装置上的“\(+\)”、“\(-\)”是两个接线端子。\((\)进行熔冰时输电线上的高压交流电已切断\()\)
              \((1)\)该熔冰装置熔化结冰的原理是利用电流的 ______ 效应,在熔冰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 ______ 能;
              \((2)\)若要对\(A\)、\(B\)两地之间的“\(2\)”和“\(3\)”两根输电线同时熔冰,请你在图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切实可行的连接,实现熔冰。
            • 2.

              下图是小清同学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有质量__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等”\()\)的            \((\)选填“同种”或“不同”\()\)液体,瓶中各放置一根电阻丝,且\(R_{甲} > R_{乙}\),这样的装置可以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如果所用液体仅备有水或煤油,为使实验现象明显些,_______来进行实验。

            • 3. 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

              \((1)\)为了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该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下面的探究实例中,也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力是看不见的,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它

              B.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

              实验中烧瓶内液体小明选择了煤油而不是水,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闭合开关,通电\(30s\)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组数据\((\)见表\()\).

              实验次数

              电流\(/A\)

              通电时间\(/s\)

              电阻\(/Ω\)

              温度升高量\(/℃\)

              \(1\)

              \(0.3\)

              \(30\)

              \(10\)

              \(1.5\)

              \(2\)

              \(0.6\)

              \(30\)

              \(10\)

              \(6.0\)

              由此得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___\),其产生的热量              

              \((3)\)若要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选择乙图中      \((\)选填“\(A\)”或“\(B\)”\()\)烧瓶中的电阻与甲图中的烧瓶电阻        \((\)选填“串联”或“并联”\()\)。

              \((4)\)小明提议利用上述实验装置该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应选择乙图中      \((\)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并联,并将其中一烧瓶中的液体换成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 4. 小明同学在研究电热器的性能时,取了两只相同的杯子,装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将两只待研究的电热器A、B接入家庭电路,分别给两只杯子中的液体加热,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出被加热的液体在不同时刻的温度,画出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由题意可知,小明同学研究该问题所建立的理想模型是:
              ①电流通过电热器产生的电热全部转化为 ______
              ②加热过程中,液体没有对外 ______
              (2)实验中杯子中的液体常用的是煤油而不是水,原因是 ______
              (3)分析图象可知,电功率较大的电热器是 ______ ,电阻值较大的电热器是 ______
            • 5.
              小明同学在研究电热器的性能时,取了两只相同的杯子,装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将两只待研究的电热器\(A\)、\(B\)接入家庭电路,分别给两只杯子中的液体加热,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出被加热的液体在不同时刻的温度,画出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由题意可知,小明同学研究该问题所建立的理想模型是:
              \(①\)电流通过电热器产生的电热全部转化为 ______ ;
              \(②\)加热过程中,液体没有对外 ______ .
              \((2)\)实验中杯子中的液体常用的是煤油而不是水,原因是 ______ ;
              \((3)\)分析图象可知,电功率较大的电热器是 ______ ,电阻值较大的电热器是 ______ .
            • 6.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有阻值分别为\(R_{甲}\)、\(R_{乙}\)的电阻丝,瓶中分别插入\(a\)、\(b\)温度计。



              \((1)\)利用此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两瓶中加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煤油\(.\)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可以通过________,判断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此方案是探究______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大小的关系.

              \((2)\)在甲、乙两瓶内换用________和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且电阻丝的阻值\(R_{甲\quad }=_{\quad }R_{乙}\)时,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若温度计\(a\)比温度计\(b\)温度升高得快,则甲、乙两瓶内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c_{甲}\)____\(c_{乙}(\)选填“小于”“大于”“等于”\()\)。

            • 7.

              阅读\(《\)超导体\(》\),回答下列问题。

              超 导 体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H·\)卡茂林\(·\)昂内斯意外地发现,将水银冷却到\(-268.98℃\)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水银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材料的这种特殊导电性能,昂内斯称其为超导态。昂内斯由于他的这一发现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将一个铅制的圆环,放入温度低于\(Tc= -265.97 ℃\)的空间,利用电磁感应使环内产生感应电流。结果发现,从\(1954\)年\(3\)月\(16\)日始,到\(1956\)年\(9\)月\(5\)日止,在两年半的时间内电流一直没有减小;当温度上升到高于\(Tc\)时,圆环由超导状态变成正常状态,感应电流立刻消失,这就是著名的昂内斯持久电流实验。

              物质的温度低于它的临界温度\((\)转变为超导的温度\()\),这种物质才会有超导性。一般金属或合金的临界温度都很低,例如铅的临界温度是\(-265.97 ℃\)。要维持这么低的温度也是很困难的,这就使超导体目前只能应用在科学实验和高新技术中,而不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普遍应用。近几十年来,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在室温下工作的超导材料。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超导现象是指导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有些材料的_________变为零的特性。

              \((2)\)假如电熨斗内部的电热丝、电动车内电动机的线圈、白炽灯的灯丝都处于超导状态,其中仍能正常工作且减少了能量损失的是___________ 。\((\)选填“电熨斗”、“电动车”或“白炽灯”\()\)

            • 8.

              填空题

              \((1)\)今年厄尔尼诺气候异常,同学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雷、防汛。\(15℃\)时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水的密度是       \(g/cm^{3}\)。

              \((2)\)当光传播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时,入射角为\(30^{\circ}\),折射角为\(45^{\circ}\),那么反射角为     ,光是               \((\)选填“从空气射向水”或“从水射向空气”\()\)。

              \((3)\)某中学生创新设计时,利用大塑料袋做的呼吸囊收集加油时油箱呼出的油蒸气,并使油蒸气在高压下      为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冰、雪、露、雾淞等自然现象中,与上述物态变化相同的现象是        

              \((4)\)如图所示,路由器是一种支持有线和无线连接的网络设备,通过后排接口可以同时连接多台电脑,各接口之间是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工作时间长了,外壳发烫,是由于      能转化成了内能。   

                                

              \((5)\)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1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上拉动,拉力为\(75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重       \(N\),拉力\(F\)的功率为       \(W\)。

                

              \((6)\)汽油机的每个工作循环都是由_________个冲程组成,其中_______冲程,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电路,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间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


              \((1)\)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为零

              \((2)\)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为零

              \((3)\)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

              \((4)\)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写出一种应用\()\).

              \((5)\)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放人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如果变化?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 10. 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


              \((1)\)为了探究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通过比较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 ___________ ,实验中他选择烧瓶内液体为煤油而不用水,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

              \((2)\)若要探究电热器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同时选择乙图中_____________\((\)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串联。

              \((3)\)小明提议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改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应选择乙图中________\((\)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并联,并将其中一烧瓶中的液体换成水,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______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