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对福岛核电站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图甲所示。

              \((1)\)核电站是利用 ______ 能来发电的,其能量是原子核发生了核 ______ \((\)选填“裂变”或“聚变”\()\);
              \((2)\)由于一系列的爆炸,使得大量的核燃料外泄,周围的人们处在核污染中。图乙中是核辐射标志的是 ______ ;
              \((3)\)为了给处于高温中的核反应堆外壳降温,消防员通过喷水的方法来有效降温,这是用 ______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4)\)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t\)的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火电站每年需要\(6×10^{6}\) \(t\)的煤炭。\(6×10^{6}\) \(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 \(J(\)煤炭的热值为\(3×10^{7}J/kg)\)。
              \((5)\)“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说法中需要改正的是 ______ 。
              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
              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空酒瓶等送到废品收购站
              D.及时将生活垃圾,废电池装在一起丢入垃圾箱。
            • 2.
              垃圾发电     填埋是目前全球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将垃圾集中填埋,让其自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废气,易造成常规污染,还可能带来温室效应,甚至有爆炸的危险。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填埋气发电厂将垃圾填埋后,采用科学方法使其发酵,并把产生的填埋气收集起来用于发电。因此,垃圾填埋气和太阳能、风能一样,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仅解决了垃圾填埋场安全和污染问题,也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目前,我市垃圾填埋气发电厂和前期投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年总发电量大约可供\(4\)万个年用电量为\(2800\)千瓦时的家庭使用。
              \((1)\)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方法的缺陷有: ______ 等。
              \((2)\)将填埋气收集起来用于发电,是将这些垃圾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 ______ 能。
              \((3)\)请谈谈你在节能减耗、环境保护方而做了哪些实事?\((\)写出一点\()\)
            • 3.
              为了降低彩电的电能消耗,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 ______ ;\((2)\) ______ .
            • 4.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现阶段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也是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代步工具,图所示为国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1)\)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 ______ \((\)选填“用电器”或“电源”\()\);汽车各转向灯能独立工作,因此转向灯间是 ______ 联的;
              \((2)\)干毛巾刚擦完车玻璃,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因为带电体能 ______ 。
              \((3)\)汽车发动机为汽油发动机,它把汽油燃烧产生的 ______ 能部分转化为 ______ 能,再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给车轮使汽车行驶。
              \((4)\)而电动车,是通过蓄电池来提供电能,通过电动机得到动力,电动车的电源采用的是\(48V\)的电压,如果使用\(12V\)的蓄电池,则应将 ______ 个蓄电池 ______ 联。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成人每天必须摄入2500ml以上的水;我国是农业大国,种一公顷蔬菜约需水375-525t,一公顷小麦约需水600-750t,一公顷棉花约需水525-750t.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农业灌溉设备、技术落后和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使大量水资源浪费.2000年,我国北方发生在不少地方的缺水现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因缺水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农作物严重减产,工厂停产,大街上排起买水的长龙.水资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为此,我国于1989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立法角度确立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等法律.
              (1)读完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 ______
              (2)你家所在地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① ______ ;② ______
              (3)“从我做起”,请提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 6. 物理科代表和班长就放学后是否关教室里的饮水机的问题发生争执,班长认为不应关机,因为第二天重新开机给冷水加热既费时又会消耗更多的电能;物理科代表认为应该关机,理由是饮水机在放学后从17:00到第二天08:00共15h期间会间歇性加热,白白消耗电能,反复加热的水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次日早晨,他俩先观察到如图所示的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档位,铭牌数据如下表.然后启动饮水机,将热水箱中的30℃的冷水加热到90℃,用时10min.他俩继续观察,发现保温28min后加热器会重新加热,2min后又回到保温状态.(饮水机始终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水桶容量  20L
               热水箱水量  1kg
               额定电压  220V
               加热功率  500W
               保温功率  50W
              (1)热水箱中30℃的冷水加热到9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4.2×103J/(kg•℃)]
              (2)将热水箱中30℃的冷水加热到90℃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通过计算比较谁的做法更节能.(假设放学时饮水机刚好处于保温状态,工作过程中间歇加热的规律不变)
            • 7. 菁优网如图所示,电冰箱是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电冰箱冷藏箱室内的灯泡和电动压缩机是如何连接的,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请你说出一种使用电冰箱时可以节约电能的方法.
            • 8. 菁优网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 ______ 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_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 9. 电脑在“睡眠”模式下电耗降低到一半以下.若关机不拔插头,照样有4.8瓦的待机电能消耗.使用电脑时怎样能够节能,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
            • 10.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现阶段主要依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缺点诸多.而太阳能处处可以利用,并且清洁无污染,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广受人们亲睐.结合下表中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的参数完成解答:
              容水量150L
              适合人数4-5人
              采光面积2.07m2
              电加热功率1500W
              管数16支
              (1)煤炭燃烧时将    能转化为    能,生产生活中利用煤炭资源的缺点有:(写出一条即可)    
              (2)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满水,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30℃,求:
              ①水吸收的热量;〔ρ=1.0×103kg/m3,c=4.2×103J/(kg•℃)〕
              ②阴雨天时只能改用电加热,若电加热器正常工作且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吸收的热量,使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电加热多长时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