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小庄利用天平,大烧杯,小烧杯等器材测量贝壳的密度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使用前,他应进行的操作首先是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2)\)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_{1}\);

              \((3)\)将装有水的大烧杯和空小烧杯按图乙所示方法放置\((\)大烧杯中的水面至溢水口\()\);

              \((4)\)用细线系贝壳缓缓浸没于大烧杯的水中,用小烧杯收集溢出的水;

              \((5)\)从大烧杯取出贝壳,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测得贝壳的质量\(m_{2}=\)______\(g\);

              \((6)\)用天平测出______的总质量\(m_{3}\);

              \((7)\)计算出贝壳的密度\(ρ=\)______;

              \((8)\)小琳认为小庄测出贝壳的密度偏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 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调;
              \((2)\) 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合金块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指出其中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合金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 用细线拴好合金块,把它放入盛有\(3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cm^{3}\),合金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g/cm^{3}\)。

            • 3.

              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     \(g.\)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     \(cm^{3}.(\)已知\(ρ_{水}=1.0×10^{3}kg/m^{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3)\)受小亮实验的启发,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测量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_{0}\);

              \(②\)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_{m}\);

              \(④\)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_{木}=\)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 4.

              如图甲是\(2017\)特步晋江国际马拉松赛的迷你马拉松完赛纪念牌。小明同学完成了迷你马拉松赛获得了一块铜色纪念牌,小明很想知道这枚铜色纪念牌是否是铜做成的,来到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平衡后,如图乙所示,测出纪念牌的质量为________\(g\)。

              \((3)\)如图丙所示,将纪念牌放入装满水的烧杯,把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丁\()\)。则纪念牌的体积为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g/cm^{3}\)。实验结果表明铜色纪念牌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铜\((ρ\)铜\(=8.9g/cm^{3})\)做的。

              \((4)\)小明进一步分析了实验过程,发现所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回到家中,小明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利用家里的电子秤再次测量纪念牌密度。将电子秤放在水平台上,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在玻璃杯中装上适量的水,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所示,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_{1}\)

              \(②\)用细线系住纪念牌,用手提着细线使纪念牌浸没在水中,不接触容器。如图乙所示,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_{2}\)

              \(③\)松开手后,让纪念牌自然沉入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_{3}\)

              请写出这次家庭小实验测密度的表达式\(ρ_{牌}=\)________________。

            • 5.

              小聪和小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捡到几小片瓷砖,很想知道这种瓷砖的密度。他们向物理老师借了一些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足量的水、保鲜膜、细线、烧杯等。小聪首先进行了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片瓷砖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瓷砖的质量\(m_{1} =\)         \(g\),用量筒测得瓷砖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砖的体积\(V =\)        \(cm^{3}\),瓷砖的密度\(ρ=\)        \(kg/m^{3}\)。

              \((3)\)同一小组的小明也想测一测该瓷砖的密度,他将量筒中的瓷砖取出,将表面的水擦干后,放在天平上,却测得瓷砖的质量\(m_{2} = 64g\)。他认为瓷砖是吸水的,所以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他改进了测量瓷砖体积的方法。测量瓷砖体积的新方法:                   

              \((4)\)小聪、小明测得的瓷砖密度不相等,你认为小聪测得的瓷砖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将       \((\)选填“偏大”、“偏小”、“无偏差”\()\)

            • 6.

              物理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测量液体的密度。


              \((\)一\()\)小陆小组在测量酸奶的密度时,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m\)\({\,\!}_{1}=\) ______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 \(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 \(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m\)\({\,\!}_{2}=57.6\) \(g\);则酸奶的密度为 ______ \(kg\)\(/\) \(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______
              \((3)\)同组的小昊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 \(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 ____\(\_(\)偏大\(/\)偏小\(/\)不变\()\);于是,小昊和小陆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小陆接着做出了正确的操作: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m\)\({\,\!}_{3}\),记下此时 ______,则酸奶密度表达式: ______\(.(4)\)若游码未放到零刻度处就将衡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得到的数据比真实质量将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小华小组测量了酱油的密度

                 在实验过程中,小华说如果天平没有砝码能不能测呢?老师说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老师给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滴管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 
              \(②\)将一个烧杯中倒满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酱油\(.\)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 
              \(③\) ______ ,使天平平衡\(.\) 
              \(④\)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_{1}\),酱油的体积为\(V_{2}\) 
              \(⑤\)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_\) _____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三\()\)小明同学在做完实验后将文具盒放在天平右盘中秤其质量时,在左盘中放置的砝码有一个\(50g\),两个\(20g\),游码的读数为\(2.4g\),则所称文件盒的实际质量应为 ______ \(g\).

            • 7.

              小明利用下列器材:一架天平\((\)无砝码\()\)、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水、滴管来测定一个合金块的密度,现请你帮他完成如下操作: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此时指针偏在分度盘的中线左侧,则应                     ,使天平平衡。

              \(②\)将两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

              \(③\)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直到天平指针对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

              \(④\)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a\)图所示\()\);   

              \(⑤\)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图\(a\)的量筒内,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b\)图所示\()\),计算出合金块的体积,则:

              \((1)\)合金块的质量\(=\)    \(g\);合金块的体积\(=\)     \(cm^{3}\);合金的密度\(=\)            \(kg/m^{3}\)

              \((2)\)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合金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 8.

              物理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测量液体的密度。

              \((\)一\()\)小陆小组在测量酸奶的密度时,准备了量筒\((\)如图所示\()\)和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m\)\({\,\!}_{1}= \)______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 \(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 \(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m\)\({\,\!}_{2}=57.6\) \(g\);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__ \(kg\)\(/\) \(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
              \((3)\)同组的小昊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 \(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__\((\)偏大\(/\)偏小\(/\)不变\()\);于是,小昊和小陆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小陆接着做出了正确的操作: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m\)\({\,\!}_{3}\),记下此时______,则酸奶密度表达式:______\(.(4)\)若游码未放到零刻度处就将衡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得到的数据比真实质量将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小华小组测量了酱油的密度

                 在实验过程中,小华说如果天平没有砝码能不能测呢?老师说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老师给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滴管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 
              \(②\)将一个烧杯中倒满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酱油\(.\)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 
              \(③\)______ ,使天平平衡\(.\) 
              \(④\)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_{1}\),酱油的体积为\(V_{2}\) 
              \(⑤\)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______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三\()\)小明同学在做完实验后将文具盒放在天平右盘中秤其质量时,在左盘中放置的砝码有一个\(50g\),两个\(20g\),游码的读数为\(2.4g\),则所称文件盒的实际质量应为 ______ \(g\).

            • 9. \(29\)、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_{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_{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_{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_{油=}\) __________\(\_\)  \(\_\)   

              \((2)\)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_{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_{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_{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              

              \((3)\)按            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填“偏大”、“偏小”\()\),这是因为                      

              \((4)\)如图\(5\)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质量\(/g\)

              倒出油的体积\(/cm^{3}\)

              油的密度

              \(/kg·m^{-3}\)

              \(34.1\)

               

            • 10.

              \(1.\)小红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的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2.\)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2)\)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3)\)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3.\)如图,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一木块\(A\),木块下面是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相对地面木块\(A\)是 的\((\)“运动”或“静止”\()\),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同学根据如图甲所示电路完成“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

              \((1)\)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若电压表示数约为\(3V\),但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3)\)排除以上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几组数据描成如图丙所示的图象,则该电阻的阻值\(R=\) \(Ω\);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还想测量一段电炉丝的电阻\(Rx\),可是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已损坏\(.\)于是小明就利用刚才已测得的定值电阻\(R\),重新设计并连接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步骤如下:

              步骤\(1\):只闭合开关\(S_{1}\),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_{1}\);

              步骤\(2\):闭合开关\(S_{1}\)、\(S_{2}\),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_{2}\).

              电阻表达式\((\)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R_{x}=\)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