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望远镜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着从迷信到科学,从狭隘到广袤的过程.以下对宇宙的认识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填序号).①日心说   ②地心说   ③大爆炸宇宙论.
            • 2. 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1897年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    组成,质子带    电;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这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    提供了证据.
            • 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和着陆器)以近似为零的速度实现了月面软着落.如图为“嫦娥三号”运行的轨道示意图.
              由于月球表面无大气,因此,嫦娥三号无法利用气动减速的方法着陆,只能靠自身推进系统不断 减速以便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为了保证着陆过程可控,研制团队经过反复论证,提出“变推力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案,研制出推力可调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经过多次点火试车和相关试验验证,破解着陆减速的难题.
              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是一个时间较短、速度变化很大的过程,无法依靠地面实时控制.为确保探测器在着陆段自主制导、导航与控制.研制团队充分考虑了月壤物理力学特性对着陆冲击、稳定性等影响,研制出全新的着陆缓冲系统,确保探测器实施软着陆过程中,在一定姿态范围内不翻倒、不陷落,并为探测器工作提供牢固的支撑.

              (1)观察如图可知,嫦娥三号在运行过程中至少经历了    次轨道修正;
              (2)以近似为零的速度在月面软着陆,指的是探测器相对月面近似为    状态.
              (3)动力下降过程是一个时间    、速度变化    的过程.
            • 4. (2016春•黄岛区期中)演绎式探究--探索宇宙:
              (1)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大小F=k
              m1m2
              r2
              ,其中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k=6.67×l0-11m3/(kg•s2).可见,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增大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变    
              用线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它以手为圆心转动时,绳子对小球有一个向圆心拉的力,这个力叫做向心力.这是小球得以绕圆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宇宙中的星体也是如此:
              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如图),行星受到一个恒定的指向圆心(恒星)的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F=m
              v2
              r
              ,其中m为行星质量,v为行星绕恒星匀速运动的速度,r为运动半径(即两星之间的距离).并且,向心力的大小等于母星对它的引力F
              (2)已知月球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地月之间的距离为r,请你推导出地球质量M的数学表达式.
            • 5. 宇宙是一个有    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它的长度是1.496×1011m,假如太阳光沿直线传播到地球,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太阳光约是    s前从太阳上发出的.
            • 6. (2016春•市北区期中)演绎式探究--探索宇宙:
              (1)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大小F=k 
              m1m2
              r2
              ,其中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k=6.67×10-11m3/(kg•s2).可见,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增大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变    . 用线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它以手为圆心转动时,绳子对小球有一个向圆心拉的力,这个力叫做向心力.这是小球得以绕圆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宇宙中的星体也是如此:
              子星绕母星(卫星绕行星、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子星受到一个恒定的指向圆心(母星)的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F=m
              V2
              r
              ,其中m为子星质量,v为子星绕母星匀速运动的速度,r为运动半径(也即两星之间的距离).并且,向心力的大小等于母星对它的引力F
              (2)已知月球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地月之间的距离为r,请你推导出地球质量M的数学表达式.
            • 7.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古希腊大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    说;1400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    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    (选填“行星”、“恒星”或“卫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    
            • 8. 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    ,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宇宙正在    
            • 9. 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1897年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    组成的;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    (填“远离”或“靠近”)我们.
            • 10. 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远在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相撞产生的“巨响”从此刻开始传遍整个地球,什么是引力波呢?
                  根据牛顿的理论,地球上的物体之所以受到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而产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后来人们观测到遥远的星光经过太阳附近时会发生弯曲,爱因斯坦认为,要解决观测与理论间的矛盾,只能假设太阳周围的空间是弯曲的,这样光线在其中通过时,其路径也弯曲起来.于是他提出了广义的相对论,用弯曲空间来讨论万有引力的作用:每个有质量的物体周围都会出现时空的“弯曲”,这种弯曲就像在一层橡胶膜上放一颗铁球产生的凹陷一样,这时放在膜上的物体就要顺势滑向铁球.在现实中,太阳的质量也在其周围产生空间弯曲,行星在“弯曲”的空间里运动,看起来好像是绕着太阳转圈一样,想像一下在漏斗侧壁上滚动的小球,只要它的速度合适,就不会落入漏斗中,同样,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以恰到好处的速度绕太阳转动,因此不会被太阳这个“引力漏斗”吸入,爱因斯坦认为,有质量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时空发生扭曲,物体的质量越大,时空就扭曲得越厉害,并且还要不受阻碍的向周围传播,这就是引力波.
              (1)两个黑洞相撞发生的时间是    
              (2)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漏斗侧壁上滚动小球运动状态一直在改变,是因为它    
              (3)根据爱因斯坦的观点,地球绕太阳运动是因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