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1\)是小敏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小敏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 ______ \(℃\)。
              \((2)\)小敏用相同的火力,做了两次实验,绘制成\(a\)、\(b\)两条图象,如图\(3\)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______ \(℃\),当时的大气压 ______  \((\)选填“\( < \)”、“\(=\)”或“\( > \)”\()l\)标准大气压,造成 \(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实验所用水的 ______ 不同。
              \((3)\)为了受热均匀,另一位同学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来研究试管内水的沸腾,如图\(4\)所示。你认为试管内的水 ______ \((\)填“会”或“不会”\()\)沸腾,这个装置 ______ \((\)填“更完善”或“不合理”\()\)。
            • 2.
              夏天,小华发现爸爸将水和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不易蒸发、密度为\(1.11g/cm^{3}\)的乙二醇\()\)混合后加入汽车水箱,他很不解:夏天为什么还要加防冻液?他思考后认为,加防冻液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和沸点都可能发生变化。
              \((1)\)小华对混合液比热容的变化情况作了进一步思考,觉得混合液的比热容应随含水量\((\)水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之比\()\)的增大而增大。为此,他在图甲装置的两支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含水量不同的混合液,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①\)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 。
              \(②\)纠正后,实验通过 ______ 来比较不同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大小。
              \((2)\)小华继续探究混合液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测得数据如下:
              含水量\(W/\%\) \(50\) \(40\) \(30\) \(20\) \(10\) \(5\)
              混合液沸点\(t/℃\) \(107\) \(110\) \(116\) \(124\) \(141\) \(160\)
              \(①\)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含水量\(W\)与混合液沸点\(t\)的关系图线。
              \(②\)混合液的含水量为\(15\%\)时,沸点是 ______ \(℃\)。
              \((3)\)混合液沸腾后冷却,小华测出其密度,发现混合液的密度比混合前利用水和防冻液的质量、体积算出的密度要大。对于混合液沸腾冷却后密度变大的原因,他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防冻液与水混合时总体积变小;
              猜想\(2\):混合液沸腾过程中水大量汽化。
              \(①\)若猜想\(1\)正确,则混合液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______ 。
              \(②\)为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以下方案: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分别测出沸腾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若猜想正确,实验时可观察到 ______ ;混合液密度变大的原因是 ______ 。
            • 3.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_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______ \(℃\),当时的大气压 _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_ 。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______ 。
            • 4.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1\)所示。
              \((1)\)此实验加热过程是通过 ______ 方式来增大烧杯中水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2)\)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 ______ ,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______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5\) \(98\) \(98\)
              \((3)\)改正数据后可判定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______ \(℃\),没有有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______ 。
              \((4)\)请根据表格的正确数据在图\(2\)中画出水加热直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5.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计时器和 ______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 ______ 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AB\)”和“\(DE\)”\()\)。
              \((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______ 。
              \((4)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______ 。
            • 6.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如图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 \(℃\),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______ 标准大气压。
              \((2)\)加热沙子时,要对沙子进行搅拌,其目的是 ______ 。
              \((3)\)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使它们吸收相同的 ______ 。
            • 7.
              小雯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 ______ 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______ 。
              \((3)\)小雯在水温升高到\(88℃\)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分析上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______ \(℃\)。
              \((4)\)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2kg\),则从计时开始到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所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 J.\([\)已知\(c_{水}=4.2×10^{3}J/(kg⋅℃)]\)。
            • 8.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______\(℃\),可知此处的大气压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3)\)在图\(3\)中图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 9. (2016•淮北模拟)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器材,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和“不同种物质的吸热本领”.
              (1)在图甲装置中只闭合开关S2,通电几分钟加热烧杯中水至沸腾,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则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8989898
              (2)断开开关使水冷却到与油同温,继续探究“水和油的吸热本领”.实验前要使R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并保持水和油的质量相等.当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比较    就可以判断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3)图乙是实验时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图象中A的比热容为    J/(kg•℃).(c=4.2×103J/kg•℃)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