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①\)飞机在起飞和航行时机翼的仰角不同;\(②\)飞机越大其机翼越大\(.\)他们想探究“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仰角、机翼面积有什么关系?”\((\)注:机翼仰角为机翼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机翼面积指机翼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面积\()\)

              他们利用塑料泡沫等材料自制了三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面积不同的机械模型,把圆柱形空心笔杆穿过“机翼”并固定在“机翼”上,将一根金属杆从笔杆中穿过并上下固定,确保“机翼”能沿金属杆在竖直方向移动\(.\)将“机翼”挂在测力计的下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用鼓风机对着“机翼”吹风模拟飞机在空中飞行\(.\)当鼓风机向右吹风时,以气流为参照物,飞机向         飞行.

              \((2)\)为了研究“机翼”获得的升力与仰角的关系,他们对同一个“机翼”吹风,并保持风速不变,只改变“机翼”         的大小,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更换面积不同的“机翼”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①\)在上述实验中,吹风前后测力计示数的          即为“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

              \(②\)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质量、形状、机翼面积和风速相同时,仰角增大,获得的升力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大;当质量、形状、仰角和风速相同时,机翼面积越大,获得的升力      

              \((3)\)实验时,“机翼”沿金属杆上升,金属杆对笔杆有向         的摩擦力,因此测得的升力应         “机翼”实际获得的升力.

            • 2.

              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表中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1)\)小明遗漏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____,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2)\)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3. 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下表.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4)\)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气泡通过\(0cm{~}10cm\)、\(10cm{~}20cm{…}\)各区间的时间都是______\(s\),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cm)\).

            • 4.

              在做“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蜡块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若以蜡块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方案是:选取蜡块运动一段路程后的\(O\)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20 cm\)做一标记\((\)如图甲\()\),用停表测出蜡块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蜡块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蜡块上升一段路程以后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区间\(s/cm\)

              \(0~20\)

              \(20~40\)

              \(40~60\)

              \(60~80\)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

              \(10.2\)

              \(10\)

              \(9.9\)

              \(10\)

                  \((3)\)小华的实验方案如下: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玻璃管放置,拍摄蜡块运动的视频,在视频中每隔\(10 s\)截取蜡块的位置图片,合成了图丙所示的图片\((\)与频闪照片原理相同\()\),由图片可知,蜡块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cm/s\).

                  \((4)\)对于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明的方案中,每个区间的距离必须相等

                  \(B.\)小明的方案中,若从\(O\)点起每隔\(10 cm\)做一标记测出的运动规律更接近蜡块实际运动情况

                  \(C.\)与小华的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时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

                  \(D.\)与小明的方案相比,小华的方案能反映蜡块全程的运动情况

            • 5.

              \(1.\)小红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的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2.\)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2)\)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3)\)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3.\)如图,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一木块\(A\),木块下面是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相对地面木块\(A\)是 的\((\)“运动”或“静止”\()\),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同学根据如图甲所示电路完成“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

              \((1)\)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若电压表示数约为\(3V\),但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3)\)排除以上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几组数据描成如图丙所示的图象,则该电阻的阻值\(R=\) \(Ω\);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还想测量一段电炉丝的电阻\(Rx\),可是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已损坏\(.\)于是小明就利用刚才已测得的定值电阻\(R\),重新设计并连接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步骤如下:

              步骤\(1\):只闭合开关\(S_{1}\),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_{1}\);

              步骤\(2\):闭合开关\(S_{1}\)、\(S_{2}\),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_{2}\).

              电阻表达式\((\)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R_{x}=\)

            • 6.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秒钟内______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米\(/\)秒。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 7.

              期末考试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小明和小华肩并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 8.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为\(100℃.\)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3)\)人坐在顺流而下的船里,如果以      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果以      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如果以船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是        的。

              \((4)\)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

              \((5)\)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60\)________;     空气的密度是\(1.29\)________;汽车行驶的速度是\(60\)________;

              \((6)\)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7)\)如图所示,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此现象说明:光从________中斜射入________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8)\)电影院里坐在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________的缘故\(.\)而在教室某些位置看黑板,只看到一片光亮,看不清粉笔字,这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的缘故.

            • 9.

              如图所示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动平衡车.


              \(⑴\)平衡车采用锂电池组提供电能,行驶时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平衡车的     能,实现了碳的零排放;

              \(⑵\)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是    的;

              \(⑶\)平衡车的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增大\(/\)减小\()\)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平衡车打滑.

              \(⑷\)平衡车刹车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散失到空气中,此过程中所有的能量总和       \((\)增大\(/\)不变\(/\)减小\().\)散失到空气中的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机械能再用来驱动车子,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     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