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 进行测量的;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______ dm;VAB= ______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 (填“大”或“小”)
            • 2. 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秒表每格表示1s,该实验中,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全程= ______ cm/s、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v上半程= ______ cm/s;全程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关系式:v全程______ v下半程;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在斜面上做 ______ 运动,若斜面变陡,下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会变 ______ (选填“长”或“短”)
            • 3. 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判断依据是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是 ______ (填“改变”或“不变”)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8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 m/s.
              (3)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请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4)分析实验数据或图象可得:气泡通过0cm~10cm、10cm~20cm…各区间的时间都是 ______ s,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 ______ (cm).
            • 4. 测量平均速度

              表格
              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较 ______ (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时间,用公式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
              路段 路程S/m 时间t/s
              AB 0.96 1.2
              AC 0.48 0.7
              结论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
              问题
              讨论
              用蘸过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示数 ______ ,这说明:
              ______
            • 5. 为研究运动的快慢,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记录了不同的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第一次实验运动最快、第二次和第三次运动快慢相同,第四次最慢.
              实验次数 运动路程(米) 所用时间(秒)
              1 10 10
              2 10 20
              3 5 10
              4 5 20
              (1)实验次数1与2(或3与4)是用 ______ 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2)实验次数 ______ 是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多少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为了比较实验次数2和3运动的快慢情况,可以采用比较 ______ 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速度.
            • 6. (1)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 cm;停表(如图乙)的示数为 ______
              (2)如图丙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①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______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②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______ (选填“大”或“小”);
              ③通过实验发现,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 ______ 整段路程s1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7.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测量平均速度:
              猜想  下雨猜想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过程方法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设计了如图实验:小车从坡度较 ______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秒表示数(每格1s)分别为小车在起点、中点、终点时的时间(s1=2s2)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叶子姐姐和小雨算出小车全程速度为0.1m/s.
              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
               
               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 ______ -得出结论 
              问题讨论  如图,把刻度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外长度 ______ ,以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 ______ 越大,响度越大   
            • 8. 小强想测某种品牌的蚊香燃烧速度,他用一铁夹子夹在蚊香的B处,如图所示.他用一条棉线沿着蚊香从A处绕到B处,并用签字笔在棉线上做下两个标记,记下A、B所在的位置,而后将 ______ ,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标记间的距离s,接着在A处点燃蚊香,用秒表测得蚊香从A处燃烧到B处的时间为t,于是他就得到了蚊香燃烧的速度v= ______ (用上述所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9.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时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显示的是自由下滑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 (用公式表示).
              (2)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______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3)小车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v1= ______
              (4)如果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v2,你认为v1 ______ v2(填“>”、“<”或“=”)
            • 10. 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纸维,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沿竖直滑杆下落,经某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均匀的虚线为其背景,相邻虚线间距为1cm,曝光时间为0.01s.则:
              (1)甲、乙、丙三个小纸锥的速度之比为 ______
              (2)小纸锥甲的速度为 ______
              (3)你认为造成三个小纸锥速度大小不同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