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①\)质量为\(10kg\)的物体\(m\)静止在斜面上,画出\(m\)所受的重力和\(m\)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如图\(1)\)

                                图\(1\)

              \(②\)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所受的重力及支持力的示意图\(.(\)如图\(2)\)


                                图\(2\)

              \(③\)物体\(M\)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M\)受力示意图\(.(\)如图\(3)(\)不计空气阻力\()\)

                               图\(3\)





              \((\)二\()\)小明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后在水平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收集的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水平面材料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路程

              \(1\)

              棉布

              最大

              \(10cm\)

              \(2\)

              木板

              较小

              \(30cm\)

              \(3\)

              玻璃

              最小

              \(80cm\)

              \((1)\)在三次实验中,让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滑下时,应保持同一_____________.

              \((2)\)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即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速度减小得越___\((\)填“快”或“慢”\()\)

              \((3)\)由此可推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__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推理出来的.



              \((\)三\()\)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

              \((3)\)分析比较图__和__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

              \((5)\)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四\()\)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的几组数据如表

              序号

              液体

              深度\((\)厘米\()\)

              橡皮膜方向

              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左

              \(4.9\)

              \(4\)

              \(15\)

              朝左

              \(14.6\)

              \(5\)

              酒精

              \(15\)

              朝左

              \(11.8\)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序号为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比较\(3\)、\(4\)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4\)、\(5\)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5)\)在同一次实验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应等于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但仔细观察,金 属盒在水中深度略_______  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填“大于”“小于”“等于”\()\)


              \((\)五\()\)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4)\)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_____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_________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2.

              A.\((1)\)如图所示,物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静止时,木块随即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受力示意图.

              \((2)\)如图,轻质杠杆\(OA\)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旋转,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B.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____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3)\)由\(B\)、\(C\)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由\(C\)、\(D\)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___有关.

            • 3.
              根据实验事实和合理理的理论推理来揭示自然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释放一个小车,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做出合理的推理,小明同学给出了如下的一些表述:
              \(①\)在木板表面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路程较长
              \(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乎面上,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拠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路程很长
              \(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路程较短
              \(⑤\)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路程很短
              为揭示小车以一定的速度在水平面滑行的规律,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______
              A.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B.\)事实\(⑤④①\),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3③\),推论\(④⑤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 4.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们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如图\(1\)所示的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速度
              \((\)千米\(/\)时\()\)
              反应距离
              \((\)米\()\)
              制动距离
              \((\)米\()\)
              停车距离
              \((\)米\()\)
              \(20\) \(4\) \(2\) \(6\)
              \(40\) \(8\) \(8\) \(16\)
              \(80\) \(16\) \(32\) \(48\)
              \(100\) \(20\) \(50\) \(70\)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寓\()\)长为\(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______ \(.(\)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______ .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 ______ .
              \((5)\)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_{1}\)、\(P_{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_{1}\)、\(n_{2}\)分别是\(P_{1}\)、\(P_{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_{1}\)、\(P_{2}\)之间的时间间隔\(\triangle 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中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_{1}\)、\(P_{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______ \(m\),汽车的速度是 ______ \(m/s\).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