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摩擦,在匀速起吊600kg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g取10N/kg)
              (1)使物体上升10m,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绳端的拉力F是多大?
              (3)提升4500N的物体时所用的拉力多大?
            • 2. 如图所示是一种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已知在匀速起吊重9000N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1)使物体上升10m,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绳端的拉力F是多大?
              (3)若克服摩擦和钢丝绳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的0.3倍,求动滑轮的重?
            • 3. (2015秋•安徽月考)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货物的重用G表示,动滑轮重用G表示,拉力用F表示.
              (1)若不计摩擦和绳重,请你利用W=W+W推导出F=
              G+G
              3

              (2)若考虑摩擦不计绳重,已知动滑轮重30N,货物重360N、上升速度是0.3m/s,拉力F的功率是180W,求:
              ①绳子自由端拉力F?
              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③货物上升3m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4. 给一根只能承受300N拉力的绳子,两个动滑轮,两个定滑轮,每个滑轮重10N,组成一个滑轮组,不计绳子的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求: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
            • 5. 工人利用滑轮组按照图25所示的方式提升货箱.工人的体重为G=800N.当提升重为1500N的货箱时,工人所用的拉力为F0=500N,此时没有提起货箱.当工人用F1的竖直向下的力拉绳时,货箱恰能匀速上升.当工人利用同样的装置匀速提升另一个重为1900N的货箱时,所用拉力为F2.已知:F1:F2=6:7.(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第一个货箱未被拉动时,水平地面对货箱的支持力;
              (2)匀速拉升第二个货箱人对货箱的压力.
            • 6. 如图,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
              (1)当提升的物体为50kg时,人对绳子的拉力F是300N,那么动滑轮的重为多少?
              (2)若用该滑轮组提升70kg的物体,人对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 7. 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在酷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130N.共悬挂20个水泥块.

              (1)请指出图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2)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
            • 8. 如图所示装置,物体B重为G,它浸没在水中匀速下沉时,通过滑轮组拉着重20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当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物体B始终未露出水面),力F1的功率为P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当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后,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A,使物体B仍然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力F2的功率为P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物体B的密度ρB=5ρ,第一次的拉力F1=60N,η1:η2=44:45.若不计绳重、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水中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体B的重力;
              (2)水平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f;
              (3)功率P1与功率P2之比.
            • 9. 如图1所示人站在由滑轮组等组成的升降机内,人、动滑轮和吊篮总质量为160kg,求下列两种情况下所需的最小拉力.不计绳子的重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g=10N/kg,求:
              (1)由在升降机中的人拉;
              (2)由站在地面上的另一个人拉.
            • 10. 同一物体沿相同粗糙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F、F,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