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春•锡山区期中)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4种猜想:
              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1)如图甲所示,小明把一个柱状固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猜想    是正确的.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同一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此实验为了验证猜想    .在实验中,观察到石块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则说明石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或“小”).
              (3)为了验证猜想3,小明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    
              (4)为了验证猜想4,小明将重力相同而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    
            • 2. (2016•南关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石块、水、溢水杯和小桶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
              (1)根据四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浮力大小F    排开水的重力G
              (2)利用四次测量结果还可以知道石块的密度ρ=    g/cm3
              (3)如果想知道盐水的密度,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溢水杯中装满盐水,    ,再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在另外一个小组的实验中,也进行了如图的四次操作,但却得出了F大于G的结论,关于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在丙步骤的操作中,石块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B.放入石块前,溢水杯中未装满水
              C.在丙步骤的操作中,石块碰到了容器底且对底部产生了压力
              D.是按照乙、丙、甲、丁的顺序完成的实验.
            • 3. 同学们在认识和研究浮力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小华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后,发现乒乓球竖直上浮,这说明了    
              (2)小帅利用水、弹簧测力计和带有标记线的长方体物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你认为他在研究浮力大小与    有关.并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 4.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和步骤,做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排开液体    之间的关系.
              (2)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漏的步骤为    ,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E,则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写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
              (3)实验中所测浮力的大小为    N,它应与    是相等的.
            • 5. (2016•常熟市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图乙和丙,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2)此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探究方法是    .请再举一个应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实验:    
            • 6. (2016•门头沟区一模)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轻细线、铁架台、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容器(如图所示)、圆柱体金属块(其上表面有可拴细线的挂钩).小龙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圆柱体没入水中之前所受的浮力,随它浸在水中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龙所探究的问题中,自变量是    
              (2)下表是小龙设计的数据记录表,请指出表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容器中水的深度h/m
              圆柱体所受重力G/N
              测力计的读数F1/N
              浮力F/N
            • 7. (2016•莘县二模)小明同学利用以下器材进行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图A中用细线将合金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它的    大小;
              (2)将合金块侵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B所示,合金块所手浮力是    N;
              (3)比较图B和图C可知,合金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与浸没的    无关;
              (4)该同学做完实验总结出规律后,计算合块的密度是    kg/m2
            • 8.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液体种类实验序号物体重力
              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物体受到浮力F(N)排开液体体积V(cm3

              ρ=1.0g/cm3
              121.550
              21.01.0100
              30.51.5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21.60.450
              51.20.8100
              60.81.2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    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 9. (2012秋•随州校级月考)小明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在水中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g取10N/kg,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取下弹簧测力计,让金属块沉入容器底部静止(仍直立),则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少?
              次数123456789
              h/cm02.557.51012.51517.520
              F/N65.554.544444
            • 10. 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g取10N/kg)

              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如图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有关.
              (3)做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质量是    Kg.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