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北京“水立方”中游泳池的水深设计比一般标准游泳池深了\(0.5m\)。有人说:“水的深度越深,其产生的浮力就越大”,因此各国的运动员在“水立方”的比赛成绩普遍提高就不足为奇了。请你利用符合实验要求且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足量的水和金属块,设计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并说明。

            • 2.
              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______ \(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3)\)在图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一个\()\) ______ .
            • 3.

              \((1 )\)同学们在球场上踢球。张军用力把足球踢出去时,他感到脚有点疼,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

              \((2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       在空中继续前进以提高成绩。运动员最终落回地面,是受到       力的作用。

              \((3 )\)如图所示,木块重\(5N\),用\(F=9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压力\(F\)增大到\(12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 4)\)如图所示,某物体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示数是      \(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溢出水的重力是________\(N\)。

              \((5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6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    的作用;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由于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    的缘故,乒乓球将不会下落.

              \(( 7)\)高压锅密封性能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汽不易外泄,从而     了锅内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使锅内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

              \(( 8)\)一艘远洋轮船在内陆河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当装好货物的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发现船身略上浮了一点,则船受到的浮力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9 )\)某同学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   ,若该同学的质量是\(60 kg\),站立时双脚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300 cm^{2}\),则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强为 \(Pa(\)\(g\)取\(10 N/kg)\)。

              \((10 )\)如图所示,\(A\)、\(B\)、\(C\)三点所受液体的压强\(p\)\({\,\!}_{A}\)、\(p\)\({\,\!}_{B}\)、\(p\)\({\,\!}_{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 4. 小玲在家帮妈妈煮饺子,发现开始时生盼饺子会沉入锅底,过一会儿饺子就会上浮,最后煮熟的饺子会漂浮在水面上\(.\)请你用浮沉条件的知识解释饺子能上浮的原因.
            • 5.

              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为了观察圆柱体逐渐放入水中时的浮力变化情况,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要匀速、缓慢向下放,使圆柱体处于________状态.

              \((2)\)测出圆柱体的重力为\(5N\),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3)\)实验时应先测圆柱体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浮力\(.\)改变操作先后顺序会使浮力的测量结果偏_________.

              \((4)\)探究完浮力和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后,还想探究浮力是否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填空题

              \(1.\)如图是一种新型圆规\(.\)它一脚的末端装有吸盘,使用时可将其固定在黑板上,另一脚末端的粉笔通过螺母固定,螺母上刻有细小花纹是为了增大 ,作图时,转动手柄便可在黑板上画出漂亮的圆,画圆时它是 的\((\)省力\(/\)费力\()\).

              \(2.\)烧开同一锅水,完全燃烧的干木材与完全燃烧的天然气质量不同,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当水烧开后,水蒸气会把锅盖顶开,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内燃机的 冲程中的能量转化相似.

              \(3.\)手摇节能\(LED\)手电筒,它可在无电的情况时手摇发电,是一款永远有电、无需更换灯泡的手电筒\(.\)手摇发电时利用了          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 能\(.\)

              \(4.\)小明家一周前后电能表示数如图,则这一周他家消耗电能     \(kW·h\);有一块手机有物锂电池,上面标明电压\(3.6V\),容量为\(1000mAh\)它充满一次电后,大约储存的电能是 J.

              \(5.\)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内装质量相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如甲所示,则两液体的密度\(ρ_{1}\) \(ρ_{2}\),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_{1}\)      \(p_{2}(\)选填“\( > \)”“\(=\)”“\( < \)”\()\)

              \(6.\)如图\((\)甲\()\)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B\)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为\(ρ_{A}\):\(ρ_{B}=2\):\(1\),底面积之比\(S_{A}\):\(S_{B}=1\):\(4\),它们的高度之比\(h_{A}\):\(h_{B}=2\):\(3\),\(B\)对地面的压强为\(p_{B}.\)若把\(B\)叠放在\(A\)的上面如图\((\)乙\()\)所示,\(B\)对\(A\)的压强为\(p_{B}′.\)甲图中,\(A\)放在\(B\)的中央\(.\)乙图中,\(A\)的上表面仍位于\(B\)的下表面的中央\(.\)则\(p_{B}\):\(p_{B}′\)为           

            • 7.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根据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2)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3)从物体刚开始接触水面至浸没水中,它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如图丁所示,由此得到:
              结论一: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结论二: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可能还与浸入水中的    有关;
              结论三:当物体浸没于水后,浮力大小与进入水中的    无关.
              (4)为了探究结论二是否正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足够的水、一个密度大于水的均匀长方体,长方体表面标有等距离的线,如图戊所示,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挂住长方体,在长方体上设置了a、b、c、d四个挂扣.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钩挂住a或c,让物块浸入液体的深度为物块的
              1
              3
              2
              3
              ,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住b或d,让物块浸入液体的深度仍为物块的
              1
              3
              2
              3
              ,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分析论证:
              ①若F1=F2,说明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②若F1≠F2,说明物体未浸没前,它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