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 2. 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 3.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4.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 5. 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0m/s
              B.敲锣时用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地震时,池塘中的鱼纷纷恐慌跳离水面,这说明水能传播次声波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为37℃
              B.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C.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0×105m/s
              D.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B.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发声体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嗓声
            • 9.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10.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
              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