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    有关.
            • 2. 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相同/不同)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钢管/空气)传来的.
            • 3. (2015秋•黄岛区期中)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0+a(t-t0),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α为温度系数.
              液体t0/℃v0/m/sα/m/(s•℃)
              丙酮

              甘油
              水银
              酒精
              20
              25
              20
              20
              20
              1192
              1500
              1923
              1451
              1180
              -5.5
              2.5
              -1.8
              -0.46
              -3.6
              (1)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    
              (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    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3)15℃时,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m/s.
            • 4.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中的声速v:
              介质v/(m•s-1介质v/(m•s-1
              水(5℃)14503230
              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至50
              水(20℃)1480软木500
              海水(25℃)1531铁(棒)5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答:①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2)真空中的声速是    
            • 5. 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中声速跟温度有关.如表一所示,声音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声音在30℃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由空气传入水中,其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表一: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15℃)
              物质空气尼龙松木水泥
              速度(m/s)340150026003230332048005200
              表二: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
              名称发声频率范围/Hz听觉频率范围/Hz
              85~11020~20000
              450~180015~50000
              760~151060~56000
              蝙蝠10000~1200001000~200000
              (2)上表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范围,其中能发出较低音调的是    ,能听到较低音调的是    ;能发出超声波的是    
            • 6. 阅读下列有关声速与气温的小短文,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气温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气温高,地面空气变得稀薄,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附近传播速度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    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是由于钟    产生的,客船里的乘客听到的钟声是通过    而传来的,主要是利用    来区分出是钟声的.
            • 7.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二:向农田里或粮仓放送模仿蝙蝠发出的一种声波,此声波的频率较高,人耳听不到,但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
              材料三: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请你在材料一种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
              (2)根据材料二,文中的声波是指我们学过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
              (3)根据材料三解释“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的原因?
            • 8.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8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
              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声音就会“拐弯”了.如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在地表附近的声音传播速度较上层快,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1)声音“喜欢”在温度    (高/低)的物质中传播.
              (2)我国古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68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    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假如当时的气温是15℃).地表温度比夜空温度    (选填“高”或“低”),钟声向    (选填“上”、“中”或“下”)拐弯,传播的距离    (选填“较远”、“一样”或“较近”).
            • 9. 一鸣同学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知道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于是她思考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什么具体关系呢?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她收集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组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实验数据.
              空气温度/℃-20-100102030
              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分析、论证空气中的声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
              (4)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空气中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高温天气还是低温天气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 10. 声音传播需要        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快慢除了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    有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