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秋•峄城区期末)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场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问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致,能验证小明感觉得是步骤    (选填(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 2. (2015秋•孝义市期末)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为了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应选用    代替平面镜;实验时应将其    (选填“竖直”或“倾斜”)放置在铺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初步说明了    
              (3)实验中纸上记录的信息如图乙所示,为了探究像与物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应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像点和物点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为了探究    
              (4)小明多次改变了蜡烛A的位置,重复了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 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3)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 4. (2015秋•厦门校级期末)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李做实验的情况如图所示,
              (1)选取B、C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本实验中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的原因是:    
              (3)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C,她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B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在实验时,小丽将蜡烛B移近玻璃板,则它在平面镜的像的大小    
            • 5. (2015秋•周口期末)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跟蜡烛A的像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6. (2015秋•漳州期末)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方便观察,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    (选填“棋子”或“棋子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清晰度.
              (3)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A”或“B”)侧观察.
              (4)小刚用厚度为5mm的玻璃板做实验,在准确找到物体和像的位置后,他测出物体到平面镜距离和像到平面镜距离如表所示,造成小刚测出的物距和像距不相等的原因是    .使用此实验过程小刚还可能看到    个像;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验时我们应该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2.3 4.6 5.4
               像距/cm 2.8 5.15.9
            • 7. (2015秋•宜春期末)下面是小明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
              (2)实验室有厚为0.2cm的透明玻璃板a和厚为0.5cm的透明玻璃板b.为了减小误差,他应该选用    玻璃板做实验.(选填“a”或“b”).
              (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4)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5)如图所示,把点燃的A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如果在A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在白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7)小明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 验 次 数1234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6.208.6810.3513.52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6.208.7310.3513.48
              实验数据中,像和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是都相等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 8. (2015秋•槐荫区期末)如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A”或“B”)侧观察,当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两支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4)另一位同学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助他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办法:    
            • 9. (2015秋•江夏区期末)如图是某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明亮/黑暗)的环境中进行.点燃蜡烛后,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A蜡烛两个不重合的像,这是由于光在    造成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    (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较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    (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蜡烛B本身).
            • 10. (2015秋•招远市期末)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