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发生地震的时候,有些动物能够提前感知,是因为这些动物能够听到频率______________\((\)选填“高于\(20 000 Hz\)”“\(20 Hz~20 000 Hz\)”或“低于\(20 Hz\)”\()\)的次声波,而人听不到。

              \((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聪总结了如下知识点:\(①\)浓密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缝隙而形成的实像;\(②\)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⑧\)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④\)人走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其中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

              \((3)\)如图甲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它的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线圈与接线柱相连。当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线圈带动指针向右偏转,由此可知,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

              \((4)\)用铜和铝两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如果它们的质量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则这两条导线长度之比等于_____\((ρ_{钢}=8.9×l0^{3} kg/m^{3},ρ_{铝}=2.7×l\)  \(0^{3} kg/m^{3})\)。

              \((5)\)如图所示的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2}\),容器中装有\(5 kg\)的水,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____\(N\)。


              \((6)\)如图所示,绳端拉力\(F=5N\),重物\(G\)移动的速度\(v_{G}=0.3 m/s\),该滑轮组在匀速拉动\(G=100 N\)的重物时机械效率为\(80\%\),则\(G\)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N\),拉力\(F\)的功率为_____\(W\).


              \((7)\)如图所示,挂在杠杆中点\(A\)处的物体的重力为\(100 N\),为使杠杆平衡\(.\)则需要在杠杆的末端\(B\)处沿____\((\)选填“\(F\)”“\(F_{2}\)”“\(F_{3}\)”“\(F_{4}\)”\()\)方向施加最小的力,大小为____\(N\)。

              \((8)\)如图所示,电阻\(R_{1}=\)  \(5Ω\),\(R_{2}=10Ω\),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1V\),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电源电压为____\(V\)。


              \((9)\)如图所示是某电熨斗的原理简图,已知\(R_{1}\):\(R_{2}=1\):\(9\),则加热时的功率\(P_{1}\)与保温时的功率\(P_{2}\)的比值为____。


              \((10)\)家用洗衣机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某洗衣机的电动机在\(220 V\)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2A.\)线圈电阻为\(4Ω\),则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____\(J\).

            • 2.
              一个中学生身高\(1.6m\),他站在距离平面镜\(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______ \(m.\)如果他以\(1m/s\)的速度后退,则\(1s\)钟后他与镜中的像相距 ______ \(m\),像的大小 ______ \((\)填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 3.
              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______ \(m\)远处.
            • 4.
              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______ \((\)填“\(M\)”或“\(N\)”\()\)侧观察蜡烛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 5.
              如甲、乙两图所示,是小月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玻璃板后出现\(A\)的像。
              \((2)\)小月同学拿另一支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重合,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像和物大小 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等”\()\);若\(A\)向玻璃板靠近,应将\(B\)向 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B\)重新和\(A\)的像重合。
              \((3)\)将\(B\)取走,在\(B\)处竖放的白纸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 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
            • 6.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实验时,小明应选 ______ \((\)填字母\()\)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______ 。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 ______ 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______ 。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 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______ 。
            • 7.
              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也是\(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甲、乙、丙三图中,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
            • 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用白纸板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板上都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像。
            • 9.

              图中\(A\)和\(B\)是放在平面镜前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请画图表示眼睛从什么方向向平面镜看去时,两支蜡烛的像是重叠为一支。

            • 10.

              实验探究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郑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


              \(①\)现有浅茶色透明玻璃板和无色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_\((\)填“浅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②\)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___________,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_________。

              \(③\)改变\(A\)的位置,重复\(②\)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表中“\(B\)到玻璃板的距离”应是\(B\)到玻璃板_______\((\)靠近\(A\)一侧\(/\)靠近\(B\)一侧\()\)表面的距离。

              \(④\)郑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________\(m\)。

              \((2)\)  小芳在复习力学实验时,重温了部分实验,于是她选做测量苹果醋的密度的实验。

              \(①\)她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

              B.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 g\);

              C.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苹果醋,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苹果醋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苹果醋和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D.她将烧杯中的苹果醋倒入量筒中,量筒内液面静止时苹果醋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②\)小芳算出苹果醋的密度\(ρ=\)________\(kg/m^{3}\)。

              \(③\)同组的小明认为,小芳这种方法测出的苹果醋的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只需对小芳的实验步骤进行调整,就可减少实验误差,小明调整后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填字母\()\)。

              \((3)\)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4.5 V\),小灯泡额定功率约为\(1 W\),电源电压恒为\(6 V\)。
               
              \(①\)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_______\((\)选填“ \(A\)”或“ \(B\)”\()\)端。 
              \(②\)若有三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 \(R\) \({\,\!}_{1}(5 Ω\) \(2 A)\)、 \(R\) \({\,\!}_{2}\) \((20 Ω\) \(1 A)\)、 \(R\) \({\,\!}_{3}(100 Ω\) \(0.1 A)\),则应选择______\((\)选填“ \(R\) \({\,\!}_{1}\)”“ \(R\) \({\,\!}_{2}\)”或“ \(R\) \({\,\!}_{3}\)”\()\)。 
              \(③\)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经检查灯泡是完好的,则故障可能是导线______\((\)选填“ \(a\)”“ \(b\)”“\(c\)”“ \(d\)”“ \(e\)”“ \(f\)”或“ \(g\)”\()\)出现断路。 
              \(④\)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4.5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测量值为_______\(W\)。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