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0^{\circ}\) \(10^{\circ}\) \(20^{\circ}\) \(30^{\circ}\) \(40^{\circ}\) \(41.2^{\circ}\) \(41.8^{\circ}\) \(42^{\circ}\)
              折射角 \(0^{\circ}\) \(15.2^{\circ}\) \(30.9^{\circ}\) \(48.6^{\circ}\) \(74.6^{\circ}\) \(81^{\circ}\) \(90^{\circ}\)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______ ,当入射角达到 ______ \({\,\!}^{\circ}\)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是 ______ 的原理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______ 入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

              I.在物理光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同时我们也积极快乐地思考着,例如:

              \((1)\)如图甲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处,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_____移动。

              \((2)\)如图乙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将激光笔发出的光贴着纸板\(E\)沿\(AO\)入射到平面镜\(M\),结果不论把纸板\(F\)向前、还是向后折,都无法在\(F\)板上观察到反射光线,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探究“杠杆平衡实验”时,

              \((1)\)如图所示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杠杆_______\((\)选题“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2)\)如果要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应该将\(A\)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

              \((3)\)在\((1)\)的基础上,如果匀质杠杆自身重力是\(3N\),不调节平衡螺母的情况下,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在杠杆的最右端\(B\)至少施加一个大小为_______\(N\)的力。


              \(III.\)小红在实验室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0Ω 3A)\)、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所示,小红所接的实验电路存在连接错误,但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正确连接导线过后,闭合开关,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小红的操作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泡熄灭的同时,可观察到电压表示

              数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红更换灯泡后,逐渐移动滑片,看到电压表示数如图乙,其读数是_____\(V\),为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向_____\((\)填“左”或“右”\()\)端移动滑片\(P\),图丙为灯泡的\(U-I\)图象,可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W\)。

              \((4)\)小军看到实验桌上有一个\(U_{额}=3.8V\)的小灯泡,他想挑战只用一只电流表测量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军又找来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_{0}\)和两个开关\(S_{1}\),\(S_{2}\),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图,请补全小军的实验步骤。

              \(①\)只闭合开关\(S\)和_____,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

              \(②\)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只闭合开关\(S\)和_____,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③\)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_{额}=\)_____\((\)用字母表示\()\)。

            • 3.

              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甲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⑴\) 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⑶\) 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 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______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______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______ 。
            • 5.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circ}\)

              \(15^{\circ}\)

              \(30^{\circ}\)

              \(45^{\circ}\)

              \(60^{\circ}\)

              反射角\(β\)

              \(0^{\circ}\)

              \(15^{\circ}\)

              \(30^{\circ}\)

              \(45^{\circ}\)

              \(60^{\circ}\)

              折射角\(γ\)

              \(0^{\circ}\)

              \(11^{\circ}\)

              \(22.1^{\circ}\)

              \(35.4^{\circ}\)

              \(40.9^{\circ}\)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____度;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你认为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着该同学继续实验: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时,当光与水面成\(79^{\circ}\)时,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_度。

            • 6.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当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时,他不断增大入射角,发现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于是小明得出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的结论\(.\)请你只利用图中装置设计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 7. Ⅰ\(.\)小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ρ_{水}=1×10^{3}kg/m^{3})\)分析图象可知:
              \(①\)曲线___________ \((\)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______ \(N\),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

              Ⅱ 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Ⅲ\(.\)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    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

              A.只测量图中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        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 8. \(A\)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 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 的关系.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  的环境中进行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3)\)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_________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4)\)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  进行,因为___________ .
              \((5)\)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___________ .

              \(B\)  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他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如图所示是他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出的光路图,他还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数据:


              反射角\(\beta\)

              \(0^{{∘}}\)

              \(15^{{∘}}\)

              \(30^{{∘}}\)

              \(45^{{∘}}\)

              \(60^{{∘}}\)

              折射角\(\gamma\)

              \(0^{{∘}}\)

              \(11^{{∘}}\)

              \({22{.}1}^{{∘}}\)

              \({35{.}4}^{{∘}}\)

              \({40{.}9}^{{∘}}\)

              入射角\(\alpha\)

              \(0^{{∘}}\)

              \(15^{{∘}}\)

              \(30^{{∘}}\)

              \(45^{{∘}}\)

              \(60^{{∘}}\)

              \((1)\)根据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______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 ,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_ 度

              \((2)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______ 的介质中.



              \(C\)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 \)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为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
              \((2) \)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此时在纸板\(F\)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反射光线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
              \((3) \)在图甲中,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光将沿______ 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

              \(D\)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 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
              \((3) \)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
            • 9.

              填空题

              \((1)\)今年厄尔尼诺气候异常,同学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雷、防汛。\(15℃\)时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水的密度是       \(g/cm^{3}\)。

              \((2)\)当光传播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时,入射角为\(30^{\circ}\),折射角为\(45^{\circ}\),那么反射角为     ,光是               \((\)选填“从空气射向水”或“从水射向空气”\()\)。

              \((3)\)某中学生创新设计时,利用大塑料袋做的呼吸囊收集加油时油箱呼出的油蒸气,并使油蒸气在高压下      为液态\((\)填物态变化名称\()\),冰、雪、露、雾淞等自然现象中,与上述物态变化相同的现象是        

              \((4)\)如图所示,路由器是一种支持有线和无线连接的网络设备,通过后排接口可以同时连接多台电脑,各接口之间是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工作时间长了,外壳发烫,是由于      能转化成了内能。   

                                

              \((5)\)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1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上拉动,拉力为\(75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重       \(N\),拉力\(F\)的功率为       \(W\)。

                

              \((6)\)汽油机的每个工作循环都是由_________个冲程组成,其中_______冲程,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 10. \(27\)、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