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若将入射光线AO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        °;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4)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纸板对光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5)该实验是用红色的激光灯进行实验的,灯光沿着白纸板射向O点时,白纸板上会显示出红色的路径,这是因为白纸板    红光.(选填“吸收”、“反射”)
            • 2. 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3)①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
              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我们学校茂盛的樟树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 3. 2011年12月10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欣赏到了一轮美丽的红月亮,一度称为媒体热点.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平面/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月食时为什么会出现红色月亮呢?科学家介绍,这是因为红色的光波长较长,穿透力也较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
              (1)请将文中的空格填完整.
              (2)请在图三个中标出地球、月亮、太阳的大致位置.

              (3)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亮    (是/不是)光源,月食形成的原理是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马洲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填“实像”或“影子”“虚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4. 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

              (1)小明用硬纸筒制作“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小明用“针孔照相机”看到的蜡烛AB在屏(半透明薄膜)上成的像A′B′;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    (选填:“大”或“小”);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    cm.
              (3)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图2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4)小华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不容易看清,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    
              (5)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 5. (2015秋•闸北区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ON为法线,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
              (1)实验时,他把此装置中的小门推开,小门上就看不到反射光,这一现象表明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他应该改变    角的度数,改变时要保持    的位置不变.
              (3)在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中,各小组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实验报告.以下是不同实验报告中摘录出来的四句话:
              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把小门向后折一个角度,小门上看不到光线;
              ④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
              这四句话中,属于事实的是    ;属于结论的是    .(均选填序号)
            • 6.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王和小田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结论: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    无关;(选填“孔的形状”或“物体的形状”)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结论:所成的像的形状由    决定;(同上)
              (3)小王和小田想继续探究小孔成像是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方案一:在一张卡片上挖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小孔,如图1所示,正对太阳(形状看作圆形),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的小孔,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方案二:在另一张卡片上挖一个边长约1cm的菱形小孔,用另一张白纸遮住菱形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2所示,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小孔,移动覆盖在小孔上的白纸,改变通光孔的大小,观察地面上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的变化.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    更合理.
            • 7. 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1a所示.

              (1)请在图1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如图1b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我们学校茂盛的樟树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1c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4)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2所示.接着,从图2所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台乎探究要求的是    
            • 8. (2015秋•滨湖区期中)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光屏可沿图中虚线转折),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可转折的光屏是为了探究:    
              (2)如图乙所示为光的色散实验的示意图.
              ①实验中观察到白屏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是红、橙、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②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无色玻璃,发现白屏上的各种色光的分布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则白屏上将    
            • 9. (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是:    
              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2020
              24040
              36060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    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    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③如图丙所示,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    
              ④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    ,记下像与物的位置;此时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⑤移动蜡烛    (选填“A”或“B”),重做实验,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丁所示,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下一步应如何处理在白纸上信息?    
            • 10. 小王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1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小王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2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s关系为:    (填“正比”、“反比”或“不成比例”);
              (4)要使像变大,你还能提出一种其它的方法吗?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