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的全反射

              小慧在做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时偶然发现:当激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时,折射光线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查阅资料,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1(如水)射向另一种介质2(如空气)时,本来应该有一部分光进入介质2,称为折射光,另一部分光反射回介质1,称为反射光(如图乙所示).但当介质1(如水)的折射率大于介质2(如空气)的折射率,即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先增大到90度,此时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刚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只有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折射率大于空气,所以相对于空气而言,水就是光密介质;而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所以相对于玻璃而言,水就是光疏介质.介质的折射率小越小,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导纤维在结构上有内芯和外套两种不同介质,光从内芯传播时遇到光纤弯曲处,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保证光线不会泄漏到光纤外.

              (1)由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若光由水进入空气的临界角是48.5°,则入射光以60°的入射角从水射向空气时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2)光导纤维的外套相对于内芯介质来说是    (选填“光疏介质”或“光密介质”);外套的折射率     内芯介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红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    (同上)紫光.
            • 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2)如图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3)如图丙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此时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4)如图丁所示是用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    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
            • 3. 下面是婷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入射角15°30°60°
              反射角15°30°60°
              (1)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上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 ,并取来了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 (选填“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 4. (2015•南岗区二模)细心的小雪发现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既可以探究光的反射特点,又可以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图中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根据实验现象及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入射角α15°30°45°60°
              反射角β15°30°45°60°
              折射角γ11°22.1°35.4°40.9°
              (1)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发生了    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增大时,你所发现其它角的变化特点是    
              (3)根据表中信息,你还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