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①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②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2)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丙所示.如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4-2000012
              ①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     和    
              ②该晶体的熔点是    ℃.
              ③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    (选填“强”或“弱”)造成的.
            • 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此时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    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
              (3)如图丙所示是一次日全食图片,日食现象的成因可以用    规律来解释,观测日食时用肉眼直视太阳很容易灼伤眼镜,这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3. (2015秋•桂林期末)在探究光在空气与玻璃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小明同学将玻璃砖放在白纸上,接着用光斜射向玻璃砖,如图所示,接下来小明的操作是    (写出紧接的一步操作);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处理分析,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4. (2015秋•广州校级期末)为了探究光反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小青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纸板前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小青在纸板上记录光束EO和它的反射光束OF的路径.他紧接着测量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得出了结论.请问他的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正确的做法是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15°15°
              230°30°
              345°45°
              (3)改正问题后,得到如表数据,由实验数据中可得到结论: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
            • 5. 光斜射入玻璃中会发生偏折,由此小明提出:玻璃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是否相同?思考后,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玻璃砖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A所示);接着换用蓝光进行实验,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甲中的A和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玻璃砖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两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乙所示,经分析可知:玻璃对    (填“黄”或“蓝”)光的偏折程度较小.
              (4)如图丙所示,分别用黄光、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从左侧射入凸透镜,会发现    (填“黄”或“蓝”)光对应的焦距小.
              (5)光从甲物质斜射入乙物质,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恰好等于30°.则当入射角等于60°,折射角可能是    
              A.42°   B.45°   C.50°   D.60°.
            • 6. 如图甲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装置中有一个可折转的白色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    ;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2)将纸板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3)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15°75°
              230°60°
              345°45°
              (4)如果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5)如图是一个台球桌面,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表示的方向被打击运动,球一但碰边可以多次反射,那么请用光的反射定律知识来回答:这个球最终将进入的球袋是    (填写序号).
            • 7. (2015秋•南通校级月考)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    m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    
            • 8.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    (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    (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 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    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    
            • 9. (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清楚了光的反射定律后,小李又做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d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    
            • 10. 小明学完了光的反射后,知道不发光的物体经光源照射后会反光,而眼睛是光的“接收器”,接受的反射光越强,就会觉得不发光的物体越“亮”.在仔细的观察了表面光滑的镜子和表面粗糙的白纸后,他认为:在用同样的光源照射时,镜子一定比白纸亮.但好朋友小刚认为不一定,小刚可以怎样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的?请帮助小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与现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