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4年7月,常熟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    (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    (上/下).
              ②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    (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    (左/右)移.
            • 2. (2015秋•兴化市校级期末)小明在自制显微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如图a),调节黑色箭头与水滴间的距离,使之    (大于/小于)水滴透镜的焦距,此时可观察到倒立、    (放大/缩小)的像,然后再用一个    (凸/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如图b),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
            •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上(如图1所示),是因为忽略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    
              (2)现在为了使烛焰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调.
              (3)经过调节后,烛焰像成在光屏中央.我们平时使用的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此次操作得到的成像特点而制造的.
              (4)小明继续实验,把蜡烛固定在10cm处,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    ,一直到光屏上出现    为止.
              (5)另一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用若干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对该小组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D、A.(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2)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烛焰像;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靠近)透镜.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不完整).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上/下)移动.
            • 5. (2015春•九江校级月考)如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当镜头靠近物体移动时,所成的像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