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学习小组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2所示,则d=    mm.
              (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
              C.作出“t2-
              1
              F
              图象”D.作出“
              1
              t
              -F2图象”
            • 2.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将宽度为d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在水平桌面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小车停在C点,在砝码盘放上砝码,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此时小车及小车中砝码的质量之和为M,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则小车通过A、B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E=    (用字母M、t1、t2、d表示).
              ②在小车在增减砝码或在砝码盘中增减砝码,重复①的操作.
              ③如图2所示,用游村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    cm.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多组数据,其中M是小车及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12|是两个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E1=    ,W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M/kg|v22-v12|/(m/s)2△E/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E11.220W3
              41.0002.401.202.4201.21
              51.0002.841.422.8601.43
              (3)若在本实验中没有平衡打探力,假设小车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利用上面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保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数量(取绳子拉力近似为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测得多组m、t1、t2的数据,并得到m与(
              1
              t2
              2-(
              1
              t1
              2的关系图象如图3,已知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直线PQ的斜率为k,A、B两点的距离为s,挡光片宽度为d,则求得μ=    (用字母b、d、s、k、g表示).
            • 3. 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按图甲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4kg,钩码总质量m=0.1kg.
              ②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f=50Hz),然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1)经过多次重复实验,他从打出的多条纸带中选出一条打点清晰的,如图乙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连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41m,d2=0.055m,d3=0.167m,d4=0.255m,d5=0.360m…他把钩码重量(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作为选出所受合力,算出0点到第4个计数点合力做功W=    J,打下第4个计数点时小车动能EK=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未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且误差很大,主要原因有    .(只需答一条)
            • 4. (2016•南昌校级模拟)为了“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查资料得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p=
              1
              2
              kx2,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某同学用压缩的弹簧推静止的小球(已知质量为m)运动来探究这一问题.为了研究方便,把小铁球O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让小铁球O在弹力作用下运动,即只有弹簧推力做功.
              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轻质弹簧竖直挂起来,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小铁球O,静止时测得弹簧的形变量为d.在此步骤中可求得弹簧劲度系数k,则k=    (用m、d、g表示).
              (2)如图乙所示,将这根弹簧水平放在光滑桌面上,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另一端与小铁球接触,用力推小铁球压缩弹簧;小铁球静止时测得弹簧压缩量为x,撤去外力后,小铁球被弹簧推出去,从水平桌面边沿抛出落到水平地面上.
              (3)测得水平桌面离地高为h,小铁球落地点离桌面边沿的水平距离为L,则小铁球被弹簧弹出的过程中初动能Ek1=    ,末动能Ek2=    (用m、h、L、g表示);弹簧对小铁球做的功W=    (用m、x、d、g表示).对比W和(Ek2-Ek1)就可以得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即:“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 5.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实验前已平衡摩擦力,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低压交流电.做完该实验后,他撤去橡皮筋,用此装置及细绳、若干钩码(钩码总质量小于小车质量)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由于操作不当,该同学弄乱了纸带.已知纸带上各点均为从左到右打下,部分相邻点迹间的距离已测出,则下列图2四条纸带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打出的纸带为    ,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验证动能定理实验打出的纸带为    .(填纸带前的字母序号)
            • 6. 小敏同学在进行“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经历了以下过程:
              ①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发现实验室有两种打点计时器,如图甲所示.小敏同学决定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则应选图中    (选填“左”或“右”)侧计时器;

              ②用一条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敏同学发现有图乙中的两种穿法,感到有点犹豫.你认为    (选填“左”或“右”)边的穿法效果更好;
              ③如图是小敏同学用橡皮筋进行“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根据纸带的信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需要求得加速度,a=7.5m/s2
              B.可以根据CI段的距离,求得VF的大小
              C.可以根据FJ段的距离,求得VH的大小
              D.需要求得多个点的速度vA、vB、vC、vD,作出v-t图.
            • 7. 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mm.
              (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
              C.作出“t2-
              1
              F
              图象”D.作出“
              1
              t
              -F2
              图象”
            • 8. 为了“探究动能改变与合外力做功”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第一步他把带有定滑轮的木板有滑轮的一端垫起,把质量为M的滑块通过细绳与质量为m的带夹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夹后连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
              B、第二步保持木板的倾角不变,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木板靠近滑轮处,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出纸带,如图乙所示.

              打出的纸带如图丙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O、A、B、C、D、E、F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纸带求滑块速度,当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滑块速度vB=    
              (2)已知重锤质量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要测出某一过程合外力对滑块做的功,还必须测出这一过程滑块    (写出物理量名称及符号),合外力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W=    
              (3)测出滑块运动OA段、OB段、OC段、OD段、OE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以及vA、vB、vC、vD、vE.以v2为纵轴,以W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v2W图象,可知它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若直线斜率为k,则滑块质量M=    
            • 9. 某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气垫导轨放置在桌面上,一端装有光滑的定滑轮;导轨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有一拉力传感器通过细线经定滑轮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周期为T.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用手托住托盘,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工作后松手,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 

              (1)本实验存在一个重大的失误,该失误是:    
              (2)若滑块的质量没有远大于托盘及砝码的总质量,对本实验    影响(填“有”或“没有”).
              (3)在正确规范操作后,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为了探究滑块所受的合力做的功与其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实验时除了需要读出传感器示数F和测出纸带上s1、s2、s3、s4的长度外,在一列物理量中还有应测量的是    
              A.导轨的长度L  B.砝码的质量m  C.滑块的质量M
              (4)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点C到打下点E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F(s2+s3)=    
            • 10. 在“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甲通过重物提供牵引力,小车在牵引力作用下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定量计算牵引力所做的功,进而探究牵引力所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乙通过不同条数橡皮筋的作用下将小车弹出,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进而探究橡皮筋对小车所做功与其速度的关系.

              (1)针对这两种实验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可以只打一条纸带研究,而乙必须打足够多条纸带才能研究
              B.甲中需要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而乙中不需要平衡阻力
              C.甲中小车质量必须远大于所挂重物的质量,而乙中小车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
              D.乙方案中,换用2根同样的橡皮筋同一位置释放,橡皮筋所做的功与一根橡皮筋拉至伸长量为原来2倍橡皮筋所做的功是一样的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3所示,0、1、2…7为纸带上连续打出的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根据这条纸带,可以判断他在实验中采用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实验中小车失去外力后的速度为    m/s.

              (3)在做完上述实验后,某同学想利用实验甲的装置来实现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请你评价下该同学能否实现实验目的,若能,请简要说明原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