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碳酸氢铵是一种常见的氮肥,某班同学为测定某碳酸氢铵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案,请你跟他们一起参加探究.
              资料:1.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极易吸收水蒸气.
              2.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
              3.碳酸氢铵化肥含氮量的国家标准是:一级品含氮量≥17.10%,二级品含氮量≥16.80%.
              4.碳酸氢铵化肥中所含杂质不含氮元素,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甲:取样10.0克,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测量C装置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氨气能与硫酸反应):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的作用是    
              (3)该组同学用以上装置测出的氮元素含量明显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试管中还有残留的气体没有被吸收 B.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中
              C.样品中碳酸氢铵没有完全分解
              (4)经同学们讨论,认为C中浓硫酸最好换成下列某种试剂,你认为该试剂是    
              A.水 B.稀硫酸 C.浓盐酸
              (5)碳酸氢铵完全分解后,应该先断开C装置再移走酒精灯,原因是    
              方案乙:取样10.0克,加水完全溶解配成试样溶液,放入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入药品;③打开b处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④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⑤关闭b处弹簧夹;⑥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无气泡产生;⑦----;⑧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1)请补出上面步骤中缺少的步骤    
              (2)装置A中装入的试剂可能是    ,如果没有此装置,实验最后测出的化肥中氮元素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装置E的作用是    
              (4)实验中,该组同学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质量增加了5.4g,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1位小数)
              在分析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后,老师提出了方案丙进行精确测定.
              方案丙:①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2.000g化肥样品,装入锥形瓶中;②往锥形瓶中加入50mL浓度为0,.049g/mL的硫酸溶液,振荡,使其与样品完全反应;③加热煮沸;④冷却,滴入几滴混合指示剂;⑤往上述溶液中逐滴滴入浓度为0.040g/m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锥形瓶中液体变为灰绿色(此时多余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硫酸铵未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共用去25mL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天平称样品时必须迅速,原因是    
              (2)第③步中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3)第⑤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通过计算判断该碳酸氢铵化肥属于一级品还是二级品.
            • 2.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资料】资料1: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资料2:Mg(HCO32能溶于水.资料3:MgCO3、Mg(OH)2加热都易分解,分别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实验】(1)该同学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同学对产生的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②白色固体可能是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足量的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再通过足量的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
              【结论】猜想③成立,且白色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该白色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 3. 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成分进行下列实验: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NH3+H2SO4═(NH42SO4   ③NH3+CuO
                △  
              .
               
              3Cu+N2+3H2O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    ,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    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
              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    
            • 4. 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
               高温 
              .
               
              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想】Ⅰ.只有氧化钙;Ⅲ.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II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I成立,其理由是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I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Ⅲ成立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    
            • 5. 战神班到实验室完成实验活动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步骤】勇往直前小组的同学们自选固体.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1)    
              整理实验时大家才发现本组的失误,没有在试剂瓶上贴标签,没法将配制的药品入柜.
              【提出问题】各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小组交流】本组四位同学交流后知道配制的溶液中溶质分别是: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铜、硝酸铜.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将四瓶溶液分成(2)    色的第一组和无色的第二组.
              【探究活动】小冰、小城各取两组的一个溶液样品,进行如图实验小冰得出结论:第一组的该溶液是氯化铜溶液,他的结论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    
              小城得出结论:第二组的该溶液是氯化钠溶液,请你评价小城的结论(4)    
              小美在小城实验的基础上,向产生的沉淀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盐酸,通过观察到(5)    的现象,确认了小城取的无色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拓展应用】确认了四种药品成分后,老师提醒大家,写标签时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你具体举出一例来说明准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6)    
              【活动反思】实验室的药品如果没有标签,在取用和处理时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要及时粘贴标签,取用时也要注意保护标签.
            • 6. 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
              (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    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
              (3)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    
              (4)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5)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
              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6)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    
              【拓展延伸】
              (8)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9)假如用100g 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    (选填“>”、“<”或“=”)8.8g.
            • 7.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做出猜想】
              ①可能是碳酸钠: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溶剂蒸发,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③还可能是    
              【实验探究】小林和小亮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配成溶液,将溶液等分成3份,分别注入3支干净的试管中,做如下实验,请你和他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1)小林同学往第1支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他得出猜想②成立的结论.小亮认为小林的结论是错误的,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    
              (2)于是小亮同学往第2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沉淀为止,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他得出猜想③成立.他们把结论向老师汇报,老师认为小亮的结论也不正确,原因是    
              (3)你的实验如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往第3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其中含有碳酸钠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        其中不含氢氧化钠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①是正确的.
              【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给我们的启示:取完试剂后,应立即    ,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 8.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小林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 中,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    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3中,小林向两支试管中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中无现象,为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小林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小林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你的改进意见是    
            • 9. 发酵粉是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成分一般是NH4HCO3、NaHCO3.某同学将发酵粉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呈无色.
              Ⅰ、为确定气体和固体及溶液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蓝色.则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①白色固体是CaCO3;②    ;③白色固体是CaCO3和Ca (OH)2
              【实验】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则白色固体一定是    
              (3)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
              ①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
              ②在另一份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则原溶液中有溶质        (写化学式).
              Ⅱ、为确定发酵粉成分含量,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4)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 5.3g.则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为    
            • 10. 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提出猜想:可能是CO2、HCl、Cl2、O2、H2
              【查阅资料】25℃时,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极易溶于水;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1)甲同学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认为猜想中最不可能的气体是    
              (2)乙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O2的方法是    
              (4)丁同学认为是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1)如果产生的气体是O2和H2,你认为装置C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2)戊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大拇指点火,若没有听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实验】经戊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a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反思】(1)装置B中浓H2SO4    作用.(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如果要测出氯化铜溶液的酸碱度,你认为应该选    来测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