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F.
              (3)在实验室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    方法.若用图所示J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 2.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图中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酸的作用是    .A 图中的发生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气体    (填物质名称,下同),用于制取该气体的药品为    
              (2)将接口a和b连接,可观察到:仅有下面玻璃管内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上面玻璃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说明;
              ①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 性物质.
              将接口a和c连接,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3)制取二氧化碳时如果错用了较浓的盐酸,会使 CO2中混有去 CO2中的该物质,应选用如图装置中的     (填字母)
            • 3.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洗气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    口(填“①”或“②”)通入.
            • 4. (2016•微山县模拟)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氮气和氢气
            • 5.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2Na2O2+2H2O═4NaOH+O2
              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若收集了32克氧气,反应掉过氧化钠的质量是    克.
            • 6. 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过氧化钠(Na2O2)做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做供氧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I)过氧化钠是用在矿山、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将人们呼出的CO2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II)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化合物.
              (1)小红利用如图1的BCDE装置组合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若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装置可采用如图2中的    (填数字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E中的氧气收集装置采用⑤,则气体从    端通入. (“a”或“b”)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什么物质?小红猜想是Na2CO3,她的依据是    
              【进行实验】小红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正确性,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①产生大量气泡
                  
              猜想是正确的
              由此可知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继续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钠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产生气泡,木条复燃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    所得溶液呈碱性,推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填化学式)
              【反思与交流】
              小红若用图A来代替B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小红的做法?    (填“是”或“否”)原因    
            • 7.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如图是老师提供的相关的一些装置.

              (1)仪器名称:①     ②    
              (2)A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装置”应选    (填字母代号)
              (4)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5)甲同学将燃烧着的钠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钠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内壁上附着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你认为黑色颗粒是    ,甲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①氧化钠②氢氧化钠③碳酸钠④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甲的猜想中,一定错误的是    ,你的判断依据
                  
              【查阅资料】Na2O+H2O=2NaOH  CaCl2溶液呈中性,无色
              【进行实验】方案1: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甲的结论:白色物质为氧化钠.
              方案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请你帮助甲作出相应的结论:白色物质为    
              【反思与评价】小芳同学认为方案1中甲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6)【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7)【拓展延伸】乙同学在实验中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是否可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呢?请你替他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合理的解释:    .因为    
              (8)不考虑混入的空气,若要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应在        (填字母代号)之间补充一个洗气瓶,瓶内应盛a饱和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三者中的    (填字母).
              (9)【正误】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粗心老师一个错误    (文字叙述).
            • 8.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测定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资料:该种塑料袋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图中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装置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MnO2粉末的作用是    
              (3)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写名称).
              (4)判断塑料袋试样中含有碳元素的依据是    
              (5)根据实验前后装置的质量变化测算出仪器D质量增重5.4g,仪器E质量增重8.8g,则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若实验过程中由于过氧化氢的量不足,塑料袋试样燃烧不充分,则该塑料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的测算结果    (填“一定偏大”、“一定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 9. 要除去N2中含有的少量CO2、H2O(气)、H2时,有人采取一些步骤:①通过盛浓H2SO4的洗气瓶 ②通过盛浓盐酸的洗气瓶 ③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④通过加热的盛有氧化铜的燃烧管.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
              A.③②④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④①
            • 10. 小明在化学课上了解到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发生缓慢氧化而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nH2O).为了证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
              结果,小明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用图示表示):
              (1)一周后,编号为    的试管中铁钉生锈最明显.
              (2)从此,小明成了有心人,在了解了新疆和海南岛两地的气候特点后,他推断铁生锈相对较慢的地区是    ,理由是    ;小明还发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防锈措施,如    (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小明又了解到铜也能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小明为了研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将图1中的铁钉换成铜丝进行实验.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B中的铜丝生锈了,A、C中的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小明得出结论:“铜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老师提醒小明,根据铜锈的化学式可以推断他的这一结论不正确,因为    
              (4)为了说服小明,老师设计了图2的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一个月后D中的铜丝没有生锈.由此可以认为参与铜生锈反应的物质有    
              (5)产生铜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什么信息可以用来证明铁比铜容易生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