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1: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图2: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C12+H2O2+2NH3•H2O+6    ═CaO2•8H2O↓+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方法2中气体X是    ,实验室常用    溶液来吸收.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    ,获得的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    (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过高会造成氨水挥发外,还能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填“方法1”或“方法2”).
            • 2.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工艺技术.
              (1)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Y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称)

              得到纯碱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反应分离中,生成的碳酸钙被分离进入高温反应炉,写出该分离操作的名称    
              (3)在高温反应炉内碳酸钙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4)该反应流程的优点是    
              (5)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将最终排出的CO2在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与氢气反应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 采用适当的试剂,可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中获得高纯度CaCO3,其流程如下:

              ①流程图中进行的操作1、操作2的名称是    
              ②写出石灰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③该流程图所示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 4. 如图1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制得氧气:

              (1)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甲    ,乙    ,这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均是    ;其中这两个反应的不同之处是    (写一点).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或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如果选用甲途径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应从图中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选择的理由是    
              ②可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    
              ③写出图B中番号仪器名称a    ,b    
            • 5. 甲、乙、丙是氧气化学性质的演示实验示意图,丙是氧气与金属铁的反应实验示意图.根据你对演示实验的现象观察和氧气化学性质的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此实验是否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填是或否),原因是    
              (2)丙实验中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前在集气瓶底加适量的水,目的是    .实验中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    (填进行或不能进行),原因是    
            • 6. (2013秋•汕尾期末)我们学过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写出途径B制得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六种制得氧气的途径中,属于物理变化的途径是    (填字母代号).在发生化学变化的途径中,它们的基本反应类
              型是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通常    (填字母代号) 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 7.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均为白色固体,且D由两种元素组成,C、Z为黑色粉末,C与A作用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B、E、G为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反应⑤常用来炼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  (2)C物质在反应②中的作用    
              (3)写出反应③、⑤的化学方程式:
                  ;⑤    
              (4)将E、G两种气体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    (填名称);
              (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甲醇(CH4O)  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  D.甲醛(CH2O)
            •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甲         乙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或“乙”或“丙”或“丁”)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    ,然后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5)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    (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

              (6)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9.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K2CO3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实施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1)上述流程中吸收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而分解池中,在高温水蒸气的条件下,KHCO3发生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
                △  
              .
               
              K2CO3+H2O+CO2↑,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序号).
              A.CO2       B.K2CO3   C.空气
              (2)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0H)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0. (1)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与氨气(NH3)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的化学式是CH4O、CH2O2、C2H6O和C2H6O2中的哪一种?阐述你的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