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想估测某种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明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待测固体\(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如图所示,下面是小明估测固体密度\({{\rho }_{B}}\)的实验步骤,请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记为\(L_{0}\),并将\(L_{0}\)记录在表格中;

              \((2)\)把待测固体\(B\)浸没在水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出\(OD\)的长度记为\(L_{1}\),并将\(L_{1}\)记录在表格中;

              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ρ}_{水} \)计算\({{\rho }_{B}}\)的表达式为:\({{\rho }_{B}}=\)________  。

            • 2.

              小明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高左端低,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_\((\)左、右\()\)调节.

              \((2)\)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明和小红意见不同\(.\)小明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明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__\((\)对\(/\)错\()\),小红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明好,请你说出小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如图甲所示,有一根均匀铁棒,长为\(L\),\(OA=L/4\),重力\(G=150N\),为了不使这根铁棒的\(B\)端下沉,所需外力\(F\)至少应为__\( N\),若\(F\)的方向不变,微微抬起这根铁棒的\(B\)端,所需外力\(F′\)应为__\(N\).

              \((4)\)小明家有个木衣架如图乙所示,有一次放学回家他把书包挂在衣架\(A\)处,衣架倒了下来,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分析了衣架倒下来的原因后,为了防止衣架倒下来,小明提出了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小格的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0^{\circ}\)角\()\)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_______\(cm\),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N\)。

            • 4.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甲、图乙所示。


              \((1)\)实验前,发现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移动。

              \((2)\)上面操作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_____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4)\)乙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_____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然可以平衡。

              \((5)\)在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_{1}=1.2N\),\(F_{2}=1.5N\);\(OA=30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_{1}×OA\)和\(F_{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_{1}l_{1}=F_{2}l_{2}.\)小强的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组同学经过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动力\(F_{1}/N\)

              动力臂\(l_{1}/cm\)

              阻力\(F_{2}/N\)

              阻力臂\(l_{2}/cm\)

              \(4\)

              \(5\)

              \(4\)

              \(5\)

              根据表中的信息,他得出“\(\dfrac{{F}_{1}}{{L}_{1}} =\dfrac{{F}_{2}}{{L}_{2}} \)”的结论。该结论与他所测的数据_____\((\)相符\(/\)不相符\()\)。同组的小丽觉得他的结论并不可靠,  请帮小丽说出两点理由:\(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7)\)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没有改变平衡螺母的位置从而让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 5.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circ}\)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_____\(cm\),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为_____\(N\).

            • 6.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如图丙所示,在\(A\)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circ}\)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4 N\),则在\(A\)点应挂__________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由当前位置逐渐向竖直方向转动,保持杠杆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7.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在探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为了便于测出______________,小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_______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的总数和悬挂点的位置,只需将              即可。

              \((2)\)小华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华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杠杆在\(F\)的作用下开始转动,请问在力\(F\)的作用下杠杆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拉至水平位置平衡。

            • 8. 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c.\)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记下实验数据;

              \(d.\)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做三次实验;

              \(e.\)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数值。


              \(⑴\)该同学在\(b\)步操作之前漏掉了一个重要步骤,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实验中所用钩码的质量都相等,如果在如图甲图示,杠杆的\(B\)处应该挂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⑶\)如果如图乙图示把弹簧测力计斜拉,且拉环固定在支架\(E\)点上,此时杠杆水平平衡,如果此时在\(A\)点的钩码下方再挂一个钩码,为了再次使杠杆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应将悬点\(E\)向_______移动。

            • 9.

              小红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一个长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罝平衡;在左侧离支点\(10cm\)的位罝\(A\)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10g\)、容积为\(50mL\)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测量过程】将下对实验空白处补充完整:

              \((1)\)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需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填“左”或“右”\()\);测量液体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罝直接读出液体密度.

              \((2)\)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离支点\(O\)           \(cm\).

              \((3)\)若测量某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支点右侧\(31cm\)处,则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g/cm^{3}\).

              \((4)\)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够大,可以采用                的方法增大量程\((\)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5)\)若杠杆足够长,用此“密度天平”还可以测量固体的密度\(.\)先在容器中加满水,再将待测固体轻轻浸没在水中,溢出部分水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钩码离支点\(O\)的距离为\(56cm\);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枳如图乙所示,则固体的密度为         \(g/cm^{3}(\)已知\(ρ_{水}=1.0g/cm^{3}).\)

            • 10.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______个。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