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和小红用下图甲所示的杠杆一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应使甲图中的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可以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调平衡后,小明在乙图所示位置处挂上\(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的_________点挂上________个钩码。

              \((2)\)如乙图,用弹簧测力计在\(M\)位置用力并缓慢转到\(N\)位置整个过程中杠杆均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___。

              \((3)\)小明用调节好的杠杆进行了一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于是他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请你对此作出评价:_________。

            • 2. 从地面上搬起重物我们的常见做法是弯腰(如图甲)或人下蹲弯曲膝盖(如图乙)把它搬起来,哪种方法好呢?下面就建立模型说明这个问题。把脊柱简化为杠杆如图丙所示脊柱可绕骶骨(轴)O转动,腰背部复杂肌肉的等效拉力F1作用在A点,其实际作用方向与脊柱夹角为12°且保持不变,搬箱子拉力F2作用在关节B点,在B点挂一重物代替箱子用测力计沿F1方向拉,使模型静止,可测出腰背部复杂肌肉拉力的大小。接着,改变脊柱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可改变杠杆与水平面的夹角a,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1)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下列选项中没有用到物理模型的是______。
              A.光线   B.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   C.磁场    D.光滑平面
              (2)在丙图中画出F2力臂L2
              (3)当a角增大时,L2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F1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4)如果考虑到人上半身的重力,那么腰背部肌肉的实际拉力将比丙图中F1要______(选填“大”或“小”)。
              (5)对比甲、乙两种姿势所对应丙图中的两种状态,由以下分析可得,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的姿势比较正确。
            • 3.

              小明同学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他找来一根质地均匀的杠杆,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________。

              \((2)\)接着小明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如图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

            • 4.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__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接下来小明应该将杠杆两端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以测力计拉力为动力\(F_{1}\),钩码重力为阻力\(F_{2}\),多次调整力与力臂的大小来进行测量,得出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3)\)在本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A.\)减小误差     \(B.\)求平均值      \(C.\)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实验

              次数

              动力\(F_{1}/N\)

              动力臂\(L/cm\)

              阻力\(F_{2}/N\)

              阻力臂\(L_{2}/cm\)

              \(1\)

              \(2\)

              \(10\)

              \(2\)

              \(10\)

              \(2\)

              \(1\)

              \(20\)

              \(2\)

              \(10\)

              \(3\)

              \(2.5\)

              \(10\)

              \(1\)

              \(25\)

              \((4)\)当测力计由竖直方向变为向右倾斜下拉并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测力计的拉力\(F\) 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5.
              小量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


              \((1)\)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_{1}\),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_{1}\)、\(h_{2}\),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为\(h_{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_{1}\),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次做的功.

              \((3)\)他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h_{2}\),则第\(3\)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前两次相比_______\((\)填“最大”“最小”或“三次相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