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1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    
              A.f<13cm      B.13cm<f<20cm     C.20cm<f<40cm       D.f>40cm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些.
              (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4)把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2所示,则烛焰的像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 成在光屏上.
            • 2. 如图是小华学习光学时所做的一些实验.
              (1)在图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实验中多次改变棋子A到玻璃板的距离,移动棋子B发现其始终能够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将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小华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2cm,则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的大小将    
            •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用发光二极管制作的“F”字样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他将光源、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他又把光源移到光具座左侧1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接着他取下眼镜,保持此时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右侧    cm刻度线处.
            •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后,该像是    的(选填“放大“等大”、“缩小”).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右”)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5.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33.00cm,34.00cm,3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再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5. 一位同学按老师的要求,用焦距为12cm凸透镜、硬纸筒等自制了一架照相机,并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1)请在图1中画出凸透镜的焦点和2倍焦距的大致位置及小树AB的像A′B′的大致情况;
              (2)该同学发现小树的位置不动,镜头离小树的距离不同,像的大小也不同.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
              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分析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用这架自制的照相机使取景范围变大一些,应如何调节?
            • 6. 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固定不动,在图1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下,要使物体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图示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小华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4)该实验的“物”是指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不含烛焰的蜡烛       B.蜡烛的烛焰          C.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 7.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        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 8. 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把蜡烛(物体)、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若前后移动光屏后,将能看到一个    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他想通过单独移动上面的其中一个器材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据如图所示的情景,写出小明调整物距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独把蜡烛座的中心线调到尺上    cm的位置;
              或方法二:    
              物距调整为8cm后,小明再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 9. 江涛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江涛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江涛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
              (3)实验(2)中,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江涛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    
              (4)江涛又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
              (5)若将光源“F”放在33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10.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把实验器材放在光具座上后,调整实验器材的高度时,蜡烛应该    (点燃/不点燃);
              ③调整好后,把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投影仪/照相机)类似.

              (2)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时,使用了“水浴加热”的方法给物质加热,这种方法不但能让试管均匀受热,同时还能让试管内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    (较快/较慢);
              ②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③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