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整个装置置于水平桌面上.重力加速度为10m/s2

              (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选用的电源是    
              A.220V的直流电
              B.220V的交流电
              C.4~6V的直流电
              D.4~6V的交流电
              (2)实验中打出一根纸带如图乙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相邻2个计数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测出A、B间距离xAB=2.50cm和C、D间距离xCD=4.50cm,由此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 2.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为了测量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甲所示,在已知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靠近斜面底端安置一光电门,小物块带有遮光片,遮光片的宽度为d,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物块,记录释放时遮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1)实验开始之前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光电门遮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片的宽度为    cm.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题中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3)为了减小实验带来的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将小物块从斜面上不同位置释放,测出多组小物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图象法来得到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了使图象直观易于观察与测量(即图象为一直线),那么坐标系的中横坐标用x表示,纵坐标用
              1
              t2
              表示,测得图象的斜率值为k,则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 3.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①实验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应接在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砝码和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③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每隔三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为图中0、1、2、3、4、5、6点.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    m/s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4. (2016•莱芜二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刻度尺(无其他测量仪器)测出小滑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小华同学的设计如图.倾斜的木板通过一小段弧形轨道与桌面连接,从木板上某一位置释放小滑块,小滑块从木板上滑下后沿桌面滑行,最终垂直桌面边缘水平抛出.测出木板底部离桌面边缘的距离L,桌面离地高度H,小滑块的落地点到桌子边缘的水平距离x.改变倾斜的木板离桌子边缘的距离(不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并保证每次从木板的同一位置释放小滑块.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1)保证每次从木板的同一位置释放小滑块的目的是    
              (2)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若以L为纵轴,则应以    为横轴,拟合直线.(在“x、
              1
              x
              、x2
              1
              x2
              ”中选择填写)
              (3)若图象横轴和纵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和b,则求得μ=    
            • 5. 传感器是一种将非电学量转换成电信号的检测装置.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一步探究变力作用下的动能定理.如图甲所示,他们用力传感器通过定滑轮直接拉固定在小车上的细绳,测出拉力F;用位移传感器测出小车的位移s和瞬时速度.已知小车质量为200g.

              (1)某次实验得出拉力F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速度v随位移s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利用所得的F-s图象,求出s=0.30m到0.52m过程中力F做功W=    J,此过程动能的变化△Ek=    J(保留2位有效数字).
              (2)下列情况中可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可能不止一个选项)
              A.使拉力F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
              B.实验时要先平衡摩擦力
              C.要使细绳与滑板表面平行.
            • 6.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可以测出1~6每个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象,进而得到a,其中3号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3=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也可以去除一个数据,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如果去除的是2.88cm这一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完全选对才得分):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利用秒表测量滑块运动的时间t
              (4)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 7. (2016•丹东二模)为了测出高速公路上沥青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水平面上O点的左侧光滑,从O点到实验桌的右边缘平铺有高速路面的沥青物质并固定.实验中,当用汽车轮胎制成的滑块A位于O点时,沙桶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M点,待B稳定且静止后释放,A最终滑到N点.测出MO和ON的长度分别为h和L,改变滑块释放点M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2)问题解决后,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h-L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的斜率为k1,实验中已经测得A、B的质量之比为k2,则动摩擦因数μ=    .(用k1、k2表示)
            • 8. 某同学用位移传感器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滑动情况,装置如图(a),已知斜面倾角θ=37°,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电脑绘得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然后又下滑回到出发点全过程中的x-t图线如图(b)所示.图中曲线左侧起始点的坐标为(0,1.4),曲线最低点的坐标为(0.5,0.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木块上滑时的初速度v0=    和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a=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9.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1)利用该纸带中测出的数据可得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    m/s2
              (2)为了测出滑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该同学已经测出斜面的长度l、高度h和加速度a,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利用已知量和测得的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为f=    
            • 10. 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是滑块(可视为质点),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如图甲所示.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右端,滑槽的末端N与桌面的右端M对齐,让滑块a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并测出MO的高度为h、OP的距离为x0
              B.如图乙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测出滑槽的末端N与桌面的右端M的距离为L,让滑块a再次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0P′的距离为x;改变L,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已知滑块离开桌面时的速度与滑块在地面上落点的水平位移的关系为v=kx(k为已知常量),不计空气阻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滑块的质量m,
              (2)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做出x2-L关系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可求滑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是μ=    
              (3)若更换不同材料的滑块使滑块a与滑块b间摩擦阻力减小,使得滑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