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水可以鉴别 NaOH、CaCO3、NaCl、CuSO4固体
              C.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KMnO4、NaCl、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一定都能形成溶液
            • 2. 下列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含量为21%
              B.淡水资源占全球水储量的0.1%,我们要节约用水
              C.地壳中氧元素含量最多
              D.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的水生生物,还含有80多种化学物质
            • 3.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含量为0.03%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C.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
              D.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100余种
            • 4.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使用肥皂水
              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为减少水体污染,要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 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B.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 6. 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
              B.利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可以得到足够的淡水,所以“节约用水”的理念已经过时了
              C.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D.天然淡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变成生活用水
            • 7. 201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达1.39×1018m3,不存在水资源危急
              B.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对水资源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
              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 8.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
              C.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较多,不需要节约用水
              D.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 9. 资源是宝贵的财富.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储水量的1%
              B.我国化石燃料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可供开采年限最短的是石油
              C.大气资源中,无论按体积还是质量计算,含量最多的物质都是氮气
              D.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等
            • 10. 水是生命之源,既精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活中接触的水溶液多,纯净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北方水的储量多,南方水的储量少
              D.地球上的水总量多,淡水少
            0/40

            进入组卷